1
武汉“十一五”规划纲要
发表时间:2010-10-1514:49来源:长江网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长江网讯】(长江日报)内容提要:6月26日,武汉市政协十一届十次常委会召开。湖北省委副书记、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环城森林生态工程。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781公里,%;%,。
农村建设进入新阶段。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抓住“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免征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农民负担大幅下降。更新改造15座大型排涝泵站,整险加固大中型水库,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各项配套改革协调推进。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依法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累计1321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和公共财政框架初步确立。城市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初步建立。国内外资本聚集武汉的趋势日益明显,对
5
外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5年,,;,。
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运用公共财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电动汽车、水环境改善等十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进展。薄弱学校治理和优质高中建设成效明显。成功抗击“非典”等重大突发事件,覆盖全市城乡的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9元,“十五”%;农民人均纯收入4341元,“十五”%;。
“十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依法治市的基本方略进一步落实,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贴近市民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城市人文特色进一步彰显,社会文明和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市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五”时期,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将从3245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以上。面向未
6
来,我市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从中期向中后期迈进,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更为明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面临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机遇。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十一五”时期既耽误不起,也失误不得。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宏观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一批支撑城市发展的功能性、枢纽性基础设施相继建设,现代城市基本框架加快成型,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聚散功能快速提升。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在扩大开放中互利共赢,“十一五"时期至关重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推进总体小康向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比较均衡的小康提升,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一五”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市仍将面临机遇与挑
十一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