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呼吸内科
银春阳
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机械通气的概念
机械通气(MV):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和改善氧合的方法。
机械通气是治 利用
第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空气的加温湿化
病室内可利用加温湿化器提高空气的相对温度和湿度,使空气湿度保持在60%以上。
加温湿化器
温湿度表
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气道湿化总结
呼吸过程气体的温湿化是生理需求
生理条件下的湿化
37℃
100%RH(44mg/L)
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气道雾化
雾化治疗:就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液体的药物变为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气溶胶),并将这些微小的颗粒通过某种吸入途径直接送进病患的呼吸道内的治疗方法
第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气体雾化
使药物直接到达气道或者肺脏
副作用少
剂量小
.起效快
深
快
小
少
雾化治疗的优点
第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气道雾化
使用支气管扩张药雾化
.
呼 吸 音 改 善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少
.吸入气道阻力减少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观 察
主动呼气时间减少,
呼气流量峰值增加
第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气道雾化
雾化器的位置(上机患者)
1、在进行雾化时不需要对空气进行加温加湿
2、雾化器放置在离病人最远端,湿化效果最好。
3、雾化器应垂直放置
4、雾化剂量要大
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人工气道的固定
人工气道的固定
妥善固定人工气道
(外固定)
内 囊 的 管 理
(内固定)
Contents text
第二十页,共四十三页。
妥善固定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留置好后应用
透气胶布妥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深度一般为男性22—24cm,女性21—23cm躁动患者的气管插管很容易滑出或吞入,应注意观察,及时纠正
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
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且注意将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
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辅以有效支架扶托,
可防止脱管发生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气囊的固定
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
最 小 闭 合 技 术:
先抽空气囊,然后向气囊内充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
此时可闻到少量的漏气声,
,
直到在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监测气囊压力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气囊压力表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气囊放气
1、以往为了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引起溃疡坏死,每3~4小时对气囊放气一次,放气时间5~10min。
2、新观点认为,如果没有指征,气囊定期放气是不需要的。
3、主要理论依据:气囊放气后1h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而气囊松解时对滞留物清除不利,将造成下呼吸道感染。
气囊的固定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气囊的管理
1
气管毛细血管灌注
压约30cmH2O
2
充气后囊内压多不超过25 cm
H2O,不易造成气管黏膜损伤
3
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为宜
如触口唇,一般充气8—10ml
气囊压力大于此压力则可致缺血性损伤或组织坏死
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气囊
双套囊的导管,交替使用以
减少对气管黏膜的局部压迫。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气囊的固定
套囊的导管
双 套 管 导 管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气道清洁
气管内吸痰的10条建议
气管内吸痰仅仅是病人有痰的时候,不需要常规吸痰。
如果吸痰时,临床上有明显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问题,建议吸痰前提高氧浓度,在吸痰前的30-60秒,向患儿和成人提供100%的氧,向婴儿提供基础氧浓度的10%。
建议给上机患者吸痰时,不要脱离呼吸机
基于对婴儿和儿童所做的研究证据,建议使用浅吸痰而不是深吸痰。
建议不要在吸痰前常规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
建议对使用高浓度的氧或PEEP,或具有肺泡重新塌陷风险的成人和婴儿采用封闭式的气管内吸痰
建议对婴儿采取封闭式的气管内吸痰
如果有急性肺损伤的病患发生由于吸痰导致的肺泡重新塌陷,建议避免将病人与呼吸机断开和采用吸痰后肺复张
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直径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