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卑微的优越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卑微的优越感飞机离开地面的一瞬间, 座位后面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欢呼, 声音很大。飞机在上升, 穿过云层时有些颠簸, 每颠簸一下, 都能听见身后的小孩“大呼小叫”。那个时候,我愿意用“大呼小叫”来形容他,尽管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我困得眼皮儿直打架,我实在不想忍受这个孩子一句句“太好玩了”的亢奋。落座前我听到孩子喊身边的一老一少“姥姥”和“妈妈”,想回过头提醒一下她们不要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但还是忍住了。石家庄到成都两个多小时的飞行, 我迷迷糊糊打着盹儿, 中途没有再听到这个孩子说话的声音, 估计是睡着了。飞机开始降落的时候, 机舱广播里提醒旅客调直座椅的声音“喊”醒了我。我听见身后小孩的妈妈要与孩子姥姥换座位,“靠着窗户你就能看见外面了”。我装作不经意地回头, 扫了一眼这一家人, 姥姥坐在靠窗的位置, 孩子坐在中间, 妈妈坐在靠走廊的位置, 他们三个都直直地看着窗外。飞机降落的过程中, 一直听见孩子的姥姥在说:“你看那楼多小啊,那么宽的路在飞机上看就跟一根线似的。”飞机着陆的瞬间,老人注意到了机翼上扰流板的变化,我听见她对女儿和外孙说:“你看飞机翅膀上的小铁板都竖起来了。”即便看不到她的表情, 我也能感受到老人亢奋的心理。估计这是老人这辈子第一次坐飞机, 也许是这一家人第一次坐飞机, 所以他们不想放过飞机飞行中一丝一毫的变化。离开机舱下飞机时,我故意走在他们身后, 2 看到小孩的妈妈背着一个双肩包, 有些破旧; 小孩的姥姥手里拎着一个绿色手提袋, 手提袋个头不小, 看得出她有些吃力; 小孩依旧兴奋, 一路蹦蹦跳跳。我突然开始原谅小孩在飞机起飞时的“大呼小叫”,原谅他的妈妈和姥姥对他的纵容。我也有些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去指责他们的不文明。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坐飞机时, 那种亢奋应该和他们一模一样吧, 只不过不会像小孩那样“大呼小叫”。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呼小叫当然不对,按照“文明公约”里的约束, 这是不文明的表现。阻止甚至批评他们都没什么错。但是, 那天下飞机时我却在心里真切地感觉, 如果当时我指责他们, 哪怕是委婉地提醒, 都不见得我的文明会“高级”多少。不知道这一家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 但可以肯定的是, 他们属于没有见过世面的那个阶层, 头一次坐飞机, 表达亢奋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表达的形式有些逾矩。之所以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出面制止小孩子在飞机上闹腾, 准确地说, 是害怕自己无意中流露出的优越感滋生内心对他们的歧视。如果说我和这一家人同属一个阶层, 可能有些虚伪或者矫情, 但我一定是从他们这个阶层走过来的。与富人歧视穷人相比, 我更担心穷人之间的相互歧视,或者说曾经的穷人歧视现在的穷人。记得几年前媒体报道过的一则新闻: 2011 年8月 13 日,在温州打工的许兴权带着即将分娩的老婆坐中巴车赶往医院待产。结果半路上老婆的羊水破了, 司机说“那么脏, 别把车上弄得又脏又臭”, 把他们赶下了车。司机无情,乘客冷漠,许兴权的老婆只好“路边产女”。这是当时被 3 媒体关注过的“冷漠中巴”的故事。一直记得这则新闻, 并不仅仅因为故事本身的悲凉, 更是因为同一阶层间的相互歧视刺痛了我。如果许兴权经济稍微宽裕一些,

卑微的优越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102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