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doc1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从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本专业教学大纲和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为基础, 结合实践教学积极探索舞蹈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面向学生、面向幼儿、面向未来, 更加科学合理, 并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的需求。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 2014 ) 50-0196-02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教学计划中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舞蹈课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编创能力, 巩固学生的舞蹈专业基础。这就要求教学者必须合理地计划教学时间,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编排幼儿小节目的能力。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从舞蹈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艺术实践等方面探索, 总结出几点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建议,以供大家探讨。一、一切学习源于兴趣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一个人, 不论做什么事情, 如果这件事情是自己喜欢并且感兴趣的, 那么, 无论做这件事需要多大的勇气, 需要克服多少困难, 他都乐意付出自己的辛苦和汗水 2 去完成。反之, 则亦然。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学中是这样定义的, 兴趣是人们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意向。其必要前提是由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取向所决定的。兴趣的产生源于以下两种, 一种是个人喜好使然, 自身对某种事物表现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主观倾向, 为之而持有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情绪和态度; 抱有这种积极的兴趣态度而获得的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 第二种是由外界通过引导产生的, 它是结合外界的客观条件加之引导者根据受教育对象所要接触到的领域,进行一定的筛选、提炼后, 采用这些相关的条件进行条件反射, 使受教育者达到对该事物的了解、认识、熟知, 进而对相关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个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步步升级的过程, 对学生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 学生因兴趣而乐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了认知和能力的双重提高。二、提高生源素质,打好教学基础对于学习舞蹈课程来讲,来自普通初中毕业班的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大, 肢体条件不占优势, 但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好。由于在初中课程中舞蹈课程是副课, 学校通常不聘用专职舞蹈教师, 学生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专业的舞蹈训练。众人皆知, 生源的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只有拥有上等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合理地提高生源素质水平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竞争的需要。那么, 如何提高生源的专业素质水平呢?首先, 通过合理地选定中考专业测试项目和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值比例, 综合全面地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可塑性, 来引导考生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二, 适当地调整文化课程 3 中考分数线。如果保证不了专业技能课的质量, 从专业的角度上讲其教育是失败的。这就需要入校专业测试要严格把关, 且公平、公正, 真正做到择优录取, 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好的生源保证。第三, 多创办几个“培训基地”,创出品牌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