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doc1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 摘要]近5 年来, 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呈现出题目分值逐年提高, 考生得分却普遍偏低的情况。为攻克这一复习难题, 教师必须客观审视小论文题型的命题类型与特点, 仔细分析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历史小论文题题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 ( 2015 ) 310109 近些年来,小论文题成了历史高考的“时尚”,在各地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近 5 年来,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呈现出题目分值逐年提高,考生得分却普遍偏低的情况。为攻克这一复习难题, 一线教师必须客观审视小论文题的命题类型, 总结归纳其特点, 并仔细分析学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教学实际调整复习策略。一、审视历史小论文题的命题类型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及各地模拟卷考查的历史小论文题型主要有两种: 第一, 史论型。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第二, 史料型。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出小论文的主题, 自拟题目, 撰写论文。以上两种类型, 较为常见, 在此不赘述。但除此之外, 近年来其他省市的试题中还出现了论文提纲拟写式和模式评析式小论文题等题型创新形式。例( 2015 年江苏省历史考纲典例示范)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分)。 2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 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以此图概括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二、归纳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命题特点第一, 从纵向来看, 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难度稳中有升, 每年考查角度不断创新,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如 2011 年考查论证历史学家陈旭麓观点一题, 是两点论( 传统经济结构近代更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 与重点论( 积极影响是历史的主题) 结合。 2012 年要求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此题可以从造成认识改变的内外因角度考虑, 即内因是史家自身的改变、外因是时代的变迁。 2013 年要求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侧重多角度论述,应考虑历史常用角度:经济、政治、思想; 背景、过程、结果等。 2014 年要求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 暗含对学生比较能力的考查,近代是针对古代而言,命题立意巧妙。而 2015 年要求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 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以往都是论证一个观点, 2015 年则是对考生提出了“客观公正的立场”要求,涉及“人性”,暗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可谓别出新意。第二, 从横向来看, 近年来各省市试题中小论文题绝不少见, 命题立 3 意大多聚焦历史素养考查, 侧重体现学科价值。该类题往往渗透某种史观, 紧扣教材重难点, 关注社会热点, 能拓展学科教育与鉴今功能, 具有科学性与导向性。如 2014 年江苏高考题“王韬课士的近代性”的小论文题就很巧妙地融入了教育改革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充分体现出历史学科所特有的史鉴功能, 并见微知著

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17-05-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