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
1、不进位加法
(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运算方法9+27=
3、应用
〔1〕 二年级一班参与课外美术小组的有
9 人,参与音乐小组的人数
是美术小组的 2 倍,参与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
〔2〕 二年级有 8 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 二、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重点、难点
6 人;一共有多少人?
1、(1)经受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
(2)能用给定的“ 工具” 进行估量和测量;
(3)熟悉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 1)熟悉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2)把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挑选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熟悉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熟悉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3、( 1)结合生活情境,熟悉到生活中到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 找一找” 、“ 说一说” 、“ 折一折” 、“ 画一画” 等活动,初 步熟悉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4、( 1)结合详细情境,直观熟悉直角,会画直角标记;(2)能利用工具判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学问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厘米 ;
2、测量 较短物体 通常用 厘米 作单位,测量 较长物体 通常用 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着几就是几厘米;
0” 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
4、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 =1 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 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 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如: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 41 页图例);
8、三角板上的 3 个角中,有 1 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 4 个角,都 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例题
1、1 米 21 厘米= ( )厘米
53 厘米-18 厘米= ( )厘米
2、一条线段有( )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3、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边是直的,不行
以度量;
4、1 米的绳和 100 厘米的绳比较,( )
①两样长② 1 米的绳较长③ 100 厘米的绳较长
5、亮亮身高 85 厘米,玲玲比亮亮高 米?
10 厘米,玲玲身高多少厘
6、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 3 米,这根绳子原先长多少米?
三、表内乘法
重点、难点
1、乘法的初步熟悉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详细活动,经受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详细情境,经受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 用加法运算简洁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熟悉
(1)能依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 相同加数连加算式” 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 乘法奠定基础;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觉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
单的乘法问题;
3、5 的乘法口诀
(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受 过程和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5 的乘法算式的运算
(2)能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
2022年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