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敦(足厥阴肝经) 别名:水泉,大训,大顺。
位置:在足大拇指末节外侧,。
简易取法:1、足大拇指背面的外侧,由趾甲根正中至趾关节外侧上
作一 “田"字,"田"字的中央即使本穴。
2、。•大敦(足厥阴肝经) 别名:水泉,大训,大顺。
位置:在足大拇指末节外侧,。
简易取法:1、足大拇指背面的外侧,由趾甲根正中至趾关节外侧上
作一 “田"字,"田"字的中央即使本穴。
2、。
功效:回阳救逆,调经止淋。
主治:月经不调,阴门瘙痒,经闭,尿血,小便频,便秘。
•行间(足厥阴肝经)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1、2趾之间,趾蹊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简易取法:1、正坐垂足,于足背第1、2趾之间的缝纹凹陷处取穴。
2、足背内侧,第1、2趾之间连接处横纹头即是穴。
功效:清肝镇惊,调经固冲。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白带,阴中痛,失眠,呕血,咽干,腹胀, 腰痛不可俯仰,干湿脚气,咳嗽,疝气,小腹痛。
•太冲(足厥阴肝经) 别名:大冲。
简易取法:1、在足背第1跖趾关节后,第1、2跖骨之间。
2、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 中(约缝纹头2横指)出,即是本穴。
功效:平肝熄风,疏肝解郁。
主治:头痛,目眩,小便不利,失眠,下肢痿痹,经闭,大便难。
•中封(足厥阴肝经) 别名:悬泉。
位置: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 内侧凹陷处。
简易取法:。仰卧,足跟用力蹬,足背内侧上可见一大筋,其内侧位 于足关节内侧(内踝)前下方处之凹陷即是本穴
功效:疏肝健脾,清热利湿。
主治:小便不利,阴痛,腰冷,足冷,疝疾,内踝肿痛,胸腹胀满。
•蠡沟ii四声(足厥阴肝经) 别名:交仪。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简易取法: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带。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小便不利,疝气,小腹胀痛,小腹满。
•中都(足厥阴肝经) 别名:中部,太阴,大阴。
简易取法:正坐或仰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中点处取穴。
功效:清热利湿,补益肝肾。
专业修脚养生保健《腧穴各论》足厥阴肝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