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功率智能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一种负载功率智能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载功率智能调节电路,包括单片机、电子电位器、光耦合器和NPN型三极管Q1;所述电子电位器的受控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相连,电子电位器的高电压端与在于:包括单片机、电子电位器、光耦合器和 NPN型三极管Q1 ;所述电子电位器的受控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相连,电子电位器的高电 压端与电源正极相连,电子电位器的接地端与地相连,电子电位器的滑动端与光耦合器的 正输入端相连,光稱合器的负输入端接地,光稱合器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之间接有第一 电容C1,光耦合器的正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 第一电阻R1与电源正极相连,光耦合器的负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NPN型三极管Q1的 发射极相连,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光耦合器的负输出端接地, 光耦合器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之间接有第二电容C2,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功率负 载的一端相连,功率负载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单片机内部含有模数转换模块。
[0007] 其中,所述电子电位器采用X9C103,所述光耦合器采用PC817,所述第二电阻R2的 阻值为〇.〇1欧姆。
[0008]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能控制电子电位器修改其阻值,以控制流过光耦合器中发光 二极管的光电流,进而控制光耦合器中光电三极管的导通程度,光电三极管的导通程度决 定了 Q1的基极电流,最终将控制流过负载的电流,负载电流经过第二电阻R2回到最低电位 点-地,并形成微小的电压差,该电压被送往单片机采样,单片机就可以计算出当前负载的 功率,如果发现功率偏小或者偏大,则单片机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电子电位器的阻值即可使 实际输出功率回到预设值,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使得相应档位输出功率能稳定维持在预 定值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 如图1所示,一种负载功率智能调节电路,包括单片机1、电子电位器2、光耦合器 3和NPN型三极管Q1。
[0013] 所述电子电位器2采用型号为X9C103的100阶数字电位器,该电子电位器具有如 下引脚:"增加输入引脚","升降输入引脚","高电位端VH","低电位端VL","地端VSS","滑 动端VW"和"片选输入端",其中"增加输入引脚","
升降输入引脚"为电子电位器的两个受 控端。光耦合器3采用型号为PC817的线性光藕,单片机型号为MSP430G2553。具体电路连 接关系如下:
[0014] 电子电位器2的两个受控端均与单片机1的输出端与相连,电子电位器2的高电 压端VH与电源正极VDD相连,电子电位器2的接地端VSS与地相连,电子电位器2的滑动 端VW与光稱合器3的正输入端相连,光稱合器3的负输入端接地,光稱合器3的正输入端 (也即是光耦合器内部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负输入端(也即是光耦合器内部发光二极管 的阴极)之间接有第一电容C1,光f禹合器3的正输出端(也即是光f禹合器内部光电三极管 的集电
一种负载功率智能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