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摘要:都江堰在 2260 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例, 孕育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0 多年的快速发展, 都江堰已经成为了当代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近 10 年的发展中,都江堰又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化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对水危机的挑战, 都江堰水利人将传承“人水和谐”、“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 弘扬李冰治水精神, 在技术、制度、主体三个层面上推进水利现代化,为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谱写新的篇章。关键词:都江堰持续发展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它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 是我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在都江堰建堰 2260 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它的发展历程, 总结它的历史经验, 展望它的未来前 2 景,对于促进它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都江堰的发展历程及其巨大效益公元前 256 年, 李冰率民众于岷江出山口处,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在此之后一直到公元 1949 年的 2200 多年时间里,都江堰经历了漫长的缓慢发展阶段。公元前 157 年,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穿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 1700 顷,成为史载扩大都江堰灌区的第一人。经过唐宋时代的发展高峰, 都江堰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到了当时成都平原的 14 个县, 并逐步形成了冬季断流、春季淘淤的岁修制度。元明两代是都江堰堰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笼石”与“铁石”两种治堰方法的反复争论与实践,使都江堰堰工技术和工程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并趋于成熟。清代在治理和维护都江堰的同时, 还形成了水费征收制度, 并在整理治水经验的基础上, 最终形成了“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近代以后, 由于国运不昌,堰务不振,到上世纪 40 年代末,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仍然由历史上的 300 万亩萎缩到了 282 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江堰水利进入了高潮迭起的快速发展阶段。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 是都江堰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时期, 灌溉面积扩大到了 678 万亩, 成都平原的土地全部得到了浇灌。 70 年代在丘陵区掀起了都江堰灌区水利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都江银水三穿龙泉, 使近 400 万 3 亩土地脱离干旱,灌区灌溉面积扩大到了 858 万亩。当前, 以正在建设中的紫坪铺水库和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标志的灌区第三次水利建设高潮的到来, 将从根本上缓解灌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并实现新增灌溉面积 180 万亩, 节水灌面 350 万亩, 节约农业用水 亿立方米, 从而为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在短短的 50 多年间, 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发展到了 1010 万亩, 是过去 220 0 多年总和的 倍,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 1994 年到现在的 10 年间,是都江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化的重要历史时期。生态环境供水量的不断增大, 拉开了用水结构调整的序幕; 超过前 40 余年投资总和的工程建设以及“数字都江堰”的启动, 为水利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灌区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出现, 使水利管理开始向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 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使水利管理开始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化;水价改革的稳步推进,建立了节约用水的经济杠杆,保证了水利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标志着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如果把都江堰水利的发展放到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 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它的缓慢发展阶段是与自给 4 自足的农业文明相适应的,而快速发展阶段则与现代工业文明相同步。显然, 社会的技术经济形态决定了水利发展的模式。由此可以预见,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悄然来临的时候, 都江堰水利必将朝着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 这个阶段就是可持续发展阶段。跨过 2260 个春秋,都江堰已经成为地跨岷江、沱江、涪江三个流域, 幅员面积 万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灌溉面积 1500 万亩,近期规划为 1186 万亩, 目前实灌 1010 万亩的特大型灌区, 不仅满足了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区农业用水的需要,而且还为灌区的生活、工业、防洪、环保、发电、水产、旅游等用水提供了综合服务。目前, 都江堰灌区的保灌面占全省总数的 30 %,人口占全省总数的 %, 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 %( 其中

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15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