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半夏泻心汤新解.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半夏泻心汤新解【关键词】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方药配伍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 复与小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 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 却发热汗出而解。……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而《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用以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是对半夏泻心汤主治证候的补充。 1 原方解小柴胡汤是治少阳病之主方。邪在少阳,属半表半里,当用小柴胡汤和解透邪,方为正治,而禁用汗、吐、下三法, 如用下法则为误治,因下法为治里实证之法。少阳为枢,是阳气出入之枢纽, 也是邪气出表入里之枢纽。邪在半表半里, 随着人体正气之强弱盛衰而出入。如正气旺盛, 能祛邪外出, 则邪从外透而解; 反之, 正气虚弱, 正气不能胜邪气, 无力拒邪外出,则邪从内陷入里。误用下法,损伤中焦之阳气, 2 半表半里之邪不但不从外解,邪热反乘中焦之虚而内陷。而且中焦阳气虚弱,寒从内生。以致中阳虚弱,寒热互结,运化失健, 升降失司, 气机痞塞, 故生心下痞满, 呕吐, 肠鸣或下利等症。证由柴胡汤证误下所致, 方亦从小柴胡汤衍变而来。邪已入里, 不在少阳半表半里, 柴胡不中与, 故去之。邪热内陷中焦,故加黄连。中焦阳虚生寒,故不用生姜,改用干姜。如此变化后, 取半夏之辛散、降逆, 辛以开结消痞, 降以和胃止呕为主。黄连、黄芩之苦寒, 寒以清中焦之热, 苦以降上炎之火。干姜之辛热, 辛以合半夏开结, 热以祛中焦之寒, 且能助脾以升清。四药合用,苦辛寒热合剂,能调寒热,除痞满,调升降,即所谓“辛开苦降”。中焦是阴阳、气机升降之枢纽。中焦虚弱,斡旋无力,升降无权。若欲调其升降, 必须调补中焦。人参、炙甘草、大枣之甘, 益气补中, 以助健运而正升降。且人参、炙草之甘温,与辛热之干姜相合, 辛甘合化生阳, 以温补中焦之阳气。如是, 苦辛合剂、寒热并用, 消补兼施, 使寒热得去, 痞结得开, 中焦健运, 升降复常,则痞满除而吐泻止。 2 治痞解 3 本方治痞,实为画“泰卦”之方,变痞为泰,使痞极泰来。何谓泰?天地相交, 阴阳相交, 水火既济之谓泰。何谓痞? 天地不交, 阴阳不交, 水火不济之谓痞。本方证为中焦虚弱, 寒热错杂, 痞塞中焦, 寒则地气不升, 热则火气上炎, 天气不降。方中黄芩、黄连之苦寒清热以降火,是助天气下降、阳气下降、火气下降; 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温中补脾以升清, 是助地气上升、阴气上升、水气上升; 然而中焦痞塞, 道路不通, 以半夏辛散中焦之痞结, 开通阴阳、水火升降之道路。如是,使中焦道畅通,天地相交,阴阳相交,水火既济, 是故为画泰卦之方也。正如张锡驹所说:“夫痞者否也。天气下降, 地气上升, 上下交, 水火济, 谓之泰。天气不降, 地气不升, 上下不交, 水火不济, 谓之痞。故用半夏以启一阴之气, 黄芩、黄连助天气下降, 引水液上升, 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助地气之上升, 导火热而下降。交通天地,升降水火,以之治痞,谁曰不宜”?( 《伤寒论直解》

半夏泻心汤新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52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