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余盼 熊峰 摘 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武汉城市圈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虽有所提高,但仍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孝感市为例,从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农民工在城乡间的流动变得容易,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依旧呈现:小城镇户口放开与统一,大中城市户口仍严格限制并维持“二元”结构的特点[4]。使得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依然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用工待遇。二是从业环境差。首先,工资待遇差,2010年,,,但与城区居民相比,其收入仍相距甚远;其次,雇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2009年,,,%;最后,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危性、有害性,每年外出农民工致伤致残的消息屡见不鲜,去年因工而伤残的农民工将近2 000人;这将使很多农民工即使下定决心外出打工,但依旧有很多后顾之忧。
。近几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的改进,但对广大农村劳动力而言,其唯一的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依然是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流动到城市以后,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横向流动[5]。农村的“三难”问题: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依旧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尤其是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得不到有效保障,而这种后继影响使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为降低务工的经济压力将子女留给家中由老人看管,而这种隔代式的教育,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不少外出务工的父母对孩子存在深深的愧疚感。这些因素将严重的挫败了转移劳动力的积极性。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要增强农村教育在教学设备上的硬实力,同时也得提升其在教学质量上的软实力。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注意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面灌输,使其能在意识层面上更早与外界接轨,弥补农村在思想上惯有的封闭保守,为其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奠定一定的基础。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联合各部门对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等单位的培训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完善就业信息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专门的转移机制。从宏观上使分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同劳动力市场有机连结,保证其在转移过程中由盲目的自发性流动变为有序的组织性流动。其次,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对此,政府要指导和支持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健康发展,进一步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侵害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严重的打击。最后,完善就业信息机制。各省市县劳动力信息网站应加强合作,力求中介机构颁发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具有准确性和实效性,给劳动力的转移做一个正确的引导,降低求职成本和风险,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效率和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3.
武汉城市圈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