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张东霞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 08班摘要通过阅读多篇关于失眠的文献资料, 本文总结并得出在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 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对药物依赖的前提下提出了不同的中医, 药物治疗的方案, 并且, 根据不同程度的失眠病情, 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无任何毒副作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关键字失眠中医药物非药物【前言】在《内经》中将失眠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 为各种原因导致神不守舍所引起的睡眠障碍性疾病【 1】。而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 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表现。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 质量不满足, 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并且临床将具备以下临床症状:( 1) 睡眠潜伏期延长: 入睡时间超过 30 min; (2) 睡眠维持障碍: 夜间觉醒次数≥2 次或凌晨早醒; (3) 睡眠质量下降: 睡眠浅、多梦; (4) 总睡眠时间缩短: 通常少于6 h; (5) 日间残留效应( diurnal residual effects) : 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的称为失眠【 2】。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西方国家约 35. 2%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 我国失眠率也高达 10%~ 20% 。据专家估计,到 2020 年全球大约有 7 亿多失眠者【3】。失眠发生的范围也很广, 不管男性或女性, 健康与否, 老人或青年, 均可发生。因此,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失眠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杀手西医医治失眠症主要采用睡眠诱导剂或镇静催眠药, 虽然起效快、作用强, 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或潜在的成瘾性,并且部分药品价格高或疗效不稳定,而中医药以其辨证治疗、疗效稳定等特点,成为现代治疗失眠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 如噪音、光照、高温、严寒等影响睡眠的环境因素; 时差、夜班等昼夜节律变化出现失眠的生理因素;应激和各种生活事件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 各种疾病如疼痛、抑郁症等引起失眠的疾病因素; 咖啡因、茶碱、酒精等引起失眠的药物因素等等。 梅国强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多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相关。《素问· 灵兰秘典论》云:“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灵枢·邪客》谓:“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可知本病病位多责之于心。又《灵枢· 本神》云:“肝藏血, 血舍魂”;“肾藏精, 精舍志”《, 素问· 逆调论》引《下经》云“: 胃不和则卧不安”, 因而失眠与肝(胆) 、肾、胃(脾) 亦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根据病性可将失眠分作虚、实两类。虚者常见于阴血不足、心胆气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 实者则多见于心肝阳亢、火热扰心、痰浊内阻、瘀血阻滞等; 若病邪久羁, 亦多虚实相兼为患【 4】。 早期中医学关于失眠的发病机理在《灵枢· 大惑论》就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骄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即所谓阴阳不交之不寐证。在五行关系中, 太阴属土, 厥阴属木, 木克土, 因而木处于主导地位。失眠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激动、压抑或思虑过度致使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或暗伤心脾而成。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为肝气太过的表现, 在阴阳开合中则合太过, 心脾暗伤则由土被木克所致, 脾气不足, 则收藏之门开启受限。因而失眠主要由于收藏之门关闭太过, 开启不足,阳气不能收藏所致。肝藏血, 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 瘀血内生, 由经入络, 脉络阻滞, 则络中之血亦随之而瘀, 经脉功能失调日甚, 气血失调日顽, 因而血瘀是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瘀血不除则气血失调难以恢复【5】。 现代中医在临床上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由外感病引起者, 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 由内伤引起者, 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胆气虚所引起, 一般来说, 因外感所致的不寐, 实证较多; 因内伤所致的不寐, 以虚证为主。两者以内伤所致为多见, 如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耗损五脏的精气, 使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志所伤导致的不寐; 劳心过度,伤心耗血, 导致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 无以奉养心神而致不寐; 血虚肝旺, 魂不守舍, 或暴怒伤肝, 血虚肝旺而致不寐; 心气素虚, 遇事易惊, 心神不安, 终日惕惕, 心虚胆怯引起的虚烦不眠; 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度,火炽痰郁,痰热等内扰而致不寐【 6】 2. 失眠的治疗失眠在西医上的药物治疗已经历了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3 个阶段。非苯二氮卓类佐匹克隆和唑吡坦为 80 年代研发成功, 特点是血药浓度达峰值快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