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一班 宋贞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知道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会用三角尺或量角
器过过点 A,你能折出几条与 a 垂直的直线?如图(6):直线 a
外有一点 B,经过点 B,你能折出几条与 a 垂直的直线?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垂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2、画一画、议一议:
已知直线 AB,画一条直线 EF,交 AB 于点 P,使∠APE=90°
(1)直线 AB 与直线 EF 的关系如何?你还能画出 EF 这样的直线么?能画几条?
(2)过直线 AB 上一点 Q,画直线 AB 的垂线,你能画出几条?
(3)过直线 AB 外一点 P,画直线 AB 的垂线,你能画出几条?
(4)通过(2)和(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和你的伙伴交流,并用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通过折纸、画图等操作活动,学生逐步获得问题的解决。】
第 2 页三、初步应用 巩固新知
1、如图,请你过点 P 画出线段 AB 或射线 AB 的垂线。
教师要说明: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可以在线段(或
射线)上,也可以在线段(或射线)的延长线上。
【体现“练习是正文的自然延续”的安排。】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鼓励、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师要注重学生作图工具的用法,并适时归纳出画垂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画”。】
2、如图,小海龟位于图中点A 处,按下述口令移动:向上前进3 格;向右转 90°,前进 5 格;
向左转 90°,前进 3 格;向左转 90°,前进 6 格;向右转 90°,后退 6 格;最后向右转 90°,前
进 1 格。用粗线将小海龟经过的路线描出来,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
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如图:OA⊥OB,∠AOC=∠BOD,请把判断 OC⊥OD 的推理过程补充完
整并说明理由:
因为 OA⊥OB ( 已知 )
所以 =90° ( )
因为 =∠AOC+∠BOC =∠BOD+∠BOC
又因为∠AOC=∠BOD(已知)
所以 =
所以 =90°
所以 OC⊥OD( )
【在实践中应用本节知识,学以致用。教师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归纳小结 拓展提升
《垂线》教学设计7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