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荷塘月色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荷塘月色教案.doc. net 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 . net . net 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 . net 6 荷塘月色【设计说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景抒情散文中的佳作。作品写于 1927 年 7月, 当时正值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公开叛变而归于失败,全国上下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有正义感、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朱自清的内心充满着苦闷和彷徨。而本文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在特定时代情境下的苦闷与哀愁。这篇散文在教学上有三个重点:一个是领会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在作者笔下无论是那田田的荷叶、朵朵的荷花、缕缕的清香、溶溶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微微的风、淡淡的云,还是荷塘四周隐隐约约的山、高高低低的树等,都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呈现出一派和谐、幽静、静谧的气象,真正做到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二是学习景物描写的细腻生动。这篇散文无论是写荷塘中的叶、花、香,还是写月色的云、光、影,都极其细腻,宛如一幅工笔画。同时,作者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将读者带入到优美的意境中去。三是感受语言的清新优美。本文用语准确生动,遣词造句生动传神。【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熟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4、 5、 6段技能目标 1、课文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品味本文清新的语言 3、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情景交融的特点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一、背景资讯本文写于 192 7年, 1927 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7 年国共分裂后,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令他震惊不已, 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后,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 他也不能像那些激进知识分子,从此便踏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以暴制暴”的武装斗争为内容的政治革命道路。他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 . net 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 . net . net 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 . net 命”心怀疑惧,自然便会发出“踯躅计行程,嘶骢何处行”的感喟了。《荷》正反映了这种苦闷。二、在屏幕上投影一张清华园中月下荷塘的照片,并播放《荷塘月色》的范文朗读录音 1、找出表示作者行踪、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教师明确:表现作者内心思绪变化的句子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宁静)—— 4、5、6段未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情,但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在优美景色中而忘记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心境回到现实)。 2、讨论思考(1)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是全篇的“文眼’,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因为从一开篇,作者就给

荷塘月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库
  • 文件大小126 K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