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组底部波痕
金陵组灰岩(左)与泥细砂岩(右)
:
与下伏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高骊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ig)
出露地区:出露地域大致同金陵组。
厚度:
岩性、构造及化石特
金陵组底部波痕
金陵组灰岩(左)与泥细砂岩(右)
:
与下伏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高骊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ig)
出露地区:出露地域大致同金陵组。
厚度:
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土黄色、暗紫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夹石英砂岩和泥灰岩,上部为土黄色、灰 褐色页岩夹薄层石英砂岩和粉砂岩。野外识别该地层的主要标志就是杂色页岩夹泥岩。颜色 多样是因为沉积时不同的沉积元素和不同的沉积环境所造成。
高骊山组豆状赤铁矿
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金陵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和州组为假整合接触。
3)和州组(Clh)
出露地区:
出露地域大致同金陵组和高骊山组。
厚度:
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夹钙质页岩及灰黄色中厚层炉渣状灰岩,上部岩性变化较大,为肉 红色厚层微晶生物屑灰岩、黄绿色薄层钙质页岩夹黄绿色薄层瘤状灰岩,其上为土黄色厚层 炉渣状灰岩。而在野外,炉渣状灰岩的出现标志着下石炭系的结束。
和龙山组(左)与南陵湖组(右)界线 和州组底部龟背石结核
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高骊山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
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
4)黄龙组(C2h)
出露地区:
出露地域大致同上石炭系。
厚度:8. 85m
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肉红色巨厚层亮晶生物灰岩,其中节理发育,主体部分为灰白色一浅肉红色、厚层微 晶生物屑灰岩,有茬类化石。另外,在凤凰山东南坡的该层中看到了类似于背斜的层间褶皱 构造,很多人认为是共轴X节理,亦有人认为是断层所致,对其成因尚无满意解释。野外识 别黄龙组和和州组的灰岩可简单地根据颜色区分。
黄龙组血丝色灰岩
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和州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5)船山组(C2c)
出露地区:
出露地域大致同黄龙组。
厚度:28. 74m
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灰黑色、厚层球状微晶灰岩夹土黄色泥岩。湖山地区该层为灰褐色生物屑微晶灰岩与 灰白色生物屑微晶灰岩互层。该层有方解石脉侵入,产化石:小纺锤莲、底部的麦粒莲,中 部的核形石,顶部的球希瓦格顶(可惜除核形石之外其余两地均未见)。
船山组顶部的灰岩 船山组与栖霞组接触,煤层以下为船山组的地层
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
(4)二叠系
与上覆栖霞组为假整合接触。
□ 125 25(m)
| ,1
巢湖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