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浮生六记》中的造园技巧.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浮生六记》中的造园技巧
摘 要:清代文學家沈复在其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中记载了大量江南园林小景,并在其中融合了他本人在插花、盆栽、等方面的独特体会,对于初涉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浮生六记》;园浅谈《浮生六记》中的造园技巧
摘 要:清代文學家沈复在其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中记载了大量江南园林小景,并在其中融合了他本人在插花、盆栽、等方面的独特体会,对于初涉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浮生六记》;园林;景观
《浮生六记》所涉范围极广,大到久负盛名的沧浪亭、扬州瘦西湖,小到无名的废园,均有所收录。而作者沈复一开篇就提到自己出身书香门第,“居苏州沧浪亭畔”,优渥的家境、天赐的居所优势及其自身的天赋造就了他在园林方面独特的审美能力。也正是沈复对于园林的独到见解,使得这些江南园林在他的笔下进行了一次文学再创造,在赋予园林具体文字形象的同时,也给予了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而这,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也有极大的启发与帮助。
1 微小见精致
《浮生六记》中收录的江南园林不同于皇室为突显其地位权力所建造的气派恢宏的皇家园林,其造景规模小,但讲究内部构造的精巧及整体体现的艺术气氛。这一点,在《浮生六记》中曾经多次出现,例如在其搬家后,宽敞的仓米桥居所非但没有使夫妻二人感受到愉悦,反而让他们更加怀念沧浪亭我取轩幽雅的环境。而位于金陵的灵岩山也因地势过于空旷且布景过于散乱,失去了江南风光所独有的曲折与幽雅。事实上,江南园林所追求的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来源于江南的地域特色以及江南文人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及生活方式。在第二卷中作者就回忆到自己年幼时“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丛草为林,虫蚊为兽,土砾为丘壑。江南文人将他们这种对于生活的细致体验和其思想的精致风雅融入园林的创作和欣赏之中,使得江南园林微小见精致的景观特征深入骨髓,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2 回归自然
《浮生六记》作为作者的自传体小说,记载了大量沈复和其妻子芸娘的日常琐事,其中有一段描述了芸娘在制作盆景时,为遮掩乱石与油灰“黄白相间,凿痕毕露”的缺憾,将乱石捣碎敷在油灰之上,使整个盆景的山体部分更加自然真实。
这一点与园林相通,园林作为人类从自然搬移改造到庭院内的产物,也被要求极大程度的保留原有山水的自然气息。《浮生六记》中吼山的旱园就因为“凿痕犹在”被作者批为“一无是处”。但这却并不代表人为开凿的就称不上佳品。相反,园林的最高水平应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层次。正如陈氏安澜园,尽管选址地点大,不符合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的特点,但是它造景时大量使用藤萝将人工开凿的痕迹全部掩盖,极大程度的利用绿色植物还原纯净自然形态,得到了作者的称赞与肯定。除此外,人工建造的平山堂也因其奇思幻想,点缀自然,而被赋予了极大的自然风貌,野趣颇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现代闻名的苏州园林虎丘也被作者指责人工氛围太过浓重,自然原有景观被玷污,而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因此,人工开凿痕迹严重以及修饰过度带来的世俗,仍然是园林景观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而整本书最具自然野趣的则是一处老妪的废园,此地原是元末张士诚王府的废基,此时沈氏夫妇正居住在无甚趣味的仓米巷,这一处园景恰巧

浅谈《浮生六记》中的造园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惜春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