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滴:风险围城“网约车合法”并不能保证滴滴的“安全”。约车的一只靴子在近 1 个月前落地, 但出行领域的暴风雨似乎并没有小太多。 7月 27日, 交通部等七部委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之后,滴滴、中国优步、神州专车、易到等均称“支持新政,要依法运营”,整个行业看起来也一片欢腾。但这 1 个月以来, 落地的政策靴子背后, 更多隐藏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与优步( Uber ) 中国合并的滴滴首当其冲。超过 9 成的市场份额引发垄断质疑, 纷繁复杂的 VIE 股权结构带来投融资和监管的不确定性, 网约车新规在地方落地细则的差异更是让市场格局陡增变数。新规离正式实施还有不到两个半月, 重重风险就像不定时炸弹, 随时可能引爆。未能消除的四重风险接近滴滴的人士对《财经者说, 政策落地当天, 程维表示,大家先喝杯香槟庆祝一下,然后等待解决更麻烦的问题。麻烦很快到来。公开消息称, 兰州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日前宣布, 兰州已经制定出相关政策落地细则,对网约车实行数量控制,留给网约车的数量大约在 2 3000 辆左右。此前,根据滴滴公布的数据,滴滴平台上有 1500 万注册司机,覆盖全国 400 个城市。对网约车数量控制意味着, 不少网约车司机将被排除在外,无法从事这一行业。这等于又回到了老路。背后原因是,出租车行业不是全国一盘棋,每个地方公司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监管, 新规中关于网约车的具体管理标准和营运要求也都下放给了地方。在此背景下, 包括滴滴在内的众多网约车平台, 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博弈, 在传统出租车行业竞争和社会安全因素考量下, 这会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新规落地难之外,另一重风险来自它与 Uber 的博弈。虽然吞下后者中国子公司, 但博弈显然会更复杂, 双方未来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按照公开的信息, 滴滴和 Uber 中国的交易完成后, 滴滴和 Uber 全球将相互持股, 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其中, Uber 全球将持有滴滴 % 的股权,但拥有滴滴 % 的经济权益。而滴滴背后的终极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名叫 Xiao-ju Kuaizhi Inc. (简称“小桔快智”) 。作为滴滴境内公司的核心,“滴滴系”的旗舰公司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注册地在天津的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权益的互换和典型的 VIE 架构意味着,滴滴与 Uber 的竞合关系,无法消除双方在资本市场上的角逐。至少在美国, Uber 的光环会给滴滴的上 3 市路带来不小的麻烦。除非它拆除 VIE ,回来国内 IPO ,但这无疑会抑制它的估值。 VIE 架构还有一层风险。那就是网约车的监管涉及复杂数据,本地监管部门要求所有数据都必须落在本地,服务器架设在本地。而 VIE 架构, 决定了一旦滴滴在美国上市, 它在资本市场将面临中美两种监管体制的博弈影响。而最新一重风险, 也已经暴露。那就是公司股权过于分散。滴滴经过最新一轮融资后,管理层股份已稀释到 % 。员工持股 10% ,腾讯和阿里分别持股 % 和 % ,剩余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 5% 。这意味着,滴滴管理层的话语权面临重大挑战,可能存在投票权的风险。也有业内人士分析, 滴滴或不排除复制阿里合伙人制度, 然
滴滴:风险围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