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用弗洛姆期望值理论制止违章.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用弗洛姆期望值理论制止违章安全的根本在于管理,管理的根本在于科学。前人在社会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管理科学, 对于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即尝试运用弗洛姆期望值理论来解析和控制有意识违章。据资料统计,有意识违章约占事故原因的 60% 以上,是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有意识违章一直是安全工作者需要经常面对又十分头痛的问题。有意识违章指在生产过程中明知不该,但为了省时、省力、炫耀、逆反等目的, 有意识地不严格遵守, 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动作或行为, 属于明知故犯。例如, 为了炫耀, 故意冒险高处作业不佩戴劳动安全防护用品; 为了省事, 作业不按规程规定履行开工手续和竣工手续;为了省时,擅自钻过“此处施工,请您绕行”的围栏等。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有意识违章。班长带甲、乙两人到 30m 高处搭装悬吊脚手架。甲系好安全带, 班长要求乙也系上, 乙嫌麻烦, 说从来不系也没问题,班长就没再管。由于甲、乙两人脚下横档受力突然脱落, 未系安全带的乙坠落死亡,系安全带的甲悬挂在空中只受了轻微伤。坠亡乙的行为就属于明知故犯的有意识违章。处于 30m 高空作业却不肯系安全带,是什么内驱动力使违章者置危险于不顾呢? 美国管理学家弗洛姆提出的期望值理论指出, 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 取决于行动目标的预期价值多少和达到目标概率的大小。如下式所示: 2 M=VE 其中 M 是激发动力, V 是预期价值, E 是达成概率。这个公式表达的是, 激发动力 M 与预期价值 V 和达成概率 E 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 人们在理性地做某一件事之前常常会先算一笔账, 看做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 容易不容易实现。好处越多, 越容易实现, 做这件事的动力越大。如带来的是损失, 或非常难以成功,动力就会打折扣甚至消失。期望值理论告诉我们, 乙不系安全带有两个基础动因, 一是能够获益; 二是容易成功。违章获益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图省时省事, 忽略了如果坠落非死即伤的巨大危险; 一种是冒险逞能, 期望通过冒险成功获得炫耀的资本和心理体验。违章成功主要指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不系安全带没有被坚决制止, 现场管理失职, 违章行为实现了。第二层面是虽然采取违章行为, 但是“违章不一定出事”,放弃安全保障出事概率也不高。第一个层面我们熟悉, 第二个层面反映出违章者经过风险博弈所作出的判断。这种危险判断的根源, 是没有真正理解轨迹交叉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同时同地发生而导致的。反之,如只有一个因素不安全,而另一个因素安全, 事故很可能不发生。例如本起事故, 如只有人不系安全带而支撑横档可靠, 人坠落的概率就大大减小。但是, 物的状态是否安全, 作业者常由于多种原因难以察觉, 所以, 无论物的状态安全与否, 人的劳动保护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简单地用违章作业成功概率决定行为 3 措施,是风险的重要原因。期望值理论分析告诉我们, 正是违章者预期价值的诱惑和“违章不一定出事”的概率判断,决定了违章者铤而走险。针对违章者的心理动因, 管理者要想削减其动力, 就要设法削减违章所获得的收益, 降低违章成功的概率。与此相对, 要想增强员工遵章的动力,就要设法增强遵章所获得的收益,提高获得收益的概率。以上思路, 可形象化概括成安全动力转化二维( 期望收益,

用弗洛姆期望值理论制止违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