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总比困难多
方法总比困难多
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集中连片地区脱贫攻坚记
塞上秋来风景异,丰收季节民欢颜。十月的阴山北部铺上了一层绚丽的金色,黄草白云之间,牛羊成群,土豆成山,雪菊茶香,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川流不息。
办法总比困难多
方法总比困难多
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集中连片地区脱贫攻坚记
塞上秋来风景异,丰收季节民欢颜。十月的阴山北部铺上了一层绚丽的金色,黄草白云之间,牛羊成群,土豆成山,雪菊茶香,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川流不息。
今年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干部群众倍感欣慰,通过推动精准扶贫,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由 2013年的 30%下降到 %。特殊是今年完成了 7100 名贫困人口脱贫,基本提前实现了脱贫攻坚任务。
托牛所里的笑声
49 岁的锡勒乡村民马来栓因为儿子先天性骨髓炎致贫。为了让他家稳定脱贫,旗里给他家 3 口人每人补贴 1 万元,购买 3头奶牛进行养牛扶贫。但他不能单门独户养牛,必需进入托牛所进行牧场化养殖。
奶牛业是当地扶贫产业的重点项目。合作社的创办者胡明是锡勒乡走出去的高校生,1994 年从内蒙古农业高校畜牧专业毕业,在呼和浩特从事了数年的奶牛养殖后,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奶牛业。
这里的奶牛养殖过去都是散户,农夫一缺养殖技术,奶的品质不稳定;二缺销售渠道,奶生产出来卖不出去。胡明 2011
年创建了奶牛养殖合作社,与当地政府合作,利用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积累的乳企资源,吸引贫困户签约托牛。政府给贫困户每头牛补助 10000 元,贫困户自出 3600 元,在合作社认购奶牛。奶牛由合作社集中购买、统一饲养,产奶统一包销给大型乳企,每头牛每年给贫困户分红 2500 元。5 年后,老牛归托牛所处理,托牛所再分给贫困户新牛,以此循环,让贫困户稳定产业脱贫。
合作社同时还雇用参社的贫困户作为养殖工人,增加他们的收入。马来栓就是这里的工人。
马来栓扳着手指算起了收入:3 头奶牛,收入 7500 元;每月工资 3000 元,一年 万元;媳妇在家种点地,一家全年收入稳定在 万元。马来栓转瞬就摘了贫困帽,如今儿子的病治好了,家里收入也上去了。马来栓谈起自己的脱贫经验,禁不住喜笑颜开。
像马来栓这样的贫困户,在这个托牛所有 127 户。
阴山雪菊实现脱贫梦
记者见到李凤英时,她正在娴熟地分装雪菊茶,放进一个个精致的纸盒里,用红色的丝带系上美丽的结。这些自己种植的雪菊将作为丰裕村集体的龙头产品,出现在中秋市场上。种子由政府供应,村委会供应土地和肥料,村里 200 亩集体种植雪菊产品
全部由政府包销,李凤英只须要在村集体干满工时,就能拿到2000 元的盈利分红。
丰裕村以土地参股,与企业共同成立了村办农业公司,由企业供应技术指导和农机服务,生产出的农产品由农业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收益反哺给村民。目前,丰裕村已经有了 1500 亩有机种植基地、37 座马铃薯育种大棚、120 亩果园、230 亩露天蔬菜、200 亩雪菊等种植经济,另外还因地制宜开发了 5 处农家院发展乡村旅游。
李凤英也曾是贫困户,51 岁的她和老伴都患有慢性疾病,家里的孩子都在外打工,缺乏劳力。现在通过村集体经济,她家
办法总比困难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