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内审培训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2)判断受审核方的QHSE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实施与保持。
判断受审核方的QHDE管理体系是否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有效运行并能得到保持。
(3)发现受审核方QHSE管理体系中可予以改进的领域核概述
1、目的:
(1)确定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2)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及时发现QHSE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加以纠正或预防,确保体系的正确实施与保持;
(3)在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前,发现问题加以纠正,为顺利通过外部审核做准备;
(5)作为一种自我改进机制,使体系保持有效性,并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一)内审概述
2、审核范围
在明确审核目的后,审核组长与受审核方应确定审核范围。第一方审核(内审)的范围可视组织所建体系覆盖的产品、活动、服务而定,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原则上应包括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活动和服务,当然在编制内审计划时可以在特定的时期,在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确定一定的范围。
3、审核准则
(1)GB/T19001—2000 GB/T28001--2001和GB/T24001—1996 标准,必要时可参考SY/T6276—1997标准。
(2)组织的Q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相关文件。
(3)适用于组织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内部审核的特点:
(1)根本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
(2)是一项需经常开展的管理活动,重在有效性审核。
(3)是一项正式的活动。
(4)必须得到管理者的支持。
(5)依据客观证据,不因情绪或偏见而左右事实。
(6)开展内部审核的难度表现在:
●都是同事甚至领导,难以产生权威效应;
●高层管理者等人的支持往往因人事或环境的因素打折扣;
●审核结果涉及员工或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可能发生争执;
●有水平、有能力、懂得管理、技术高而又有充裕时间的内审队伍难以建立;
●内审员难于持续跟踪纠正措施实施,验证和分析其有效性。
5、内部审核的时机和频次
内部QHSE管理体系审核,一般可以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
常规审核按预先编制的年计划(审核方案)进行,每年应覆盖所有部门(或要素),至少一次或不少于监督审核的次数。
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往往需要追加审核:
●发生了严重的环境、安全、健康问题或相关方有严重抱怨;
●组织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承诺方针、目标、重大危害与影响因素、生产工艺有现场等有较大改变;
●即将进行第二方、第三方审核;
●获证后,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护认证资格。
6、内部审核的一般顺序:
(1)确定审核任务
(2)进行审核准备
(3)实施现场审核
(4)审核汇总分析
(5)编写审核报告
(6)纠正措施跟踪
(二)内部审核的策划
1、领导重视是关键
2、管理者代表要亲自抓
3、落实内部审核的职责
4、组建一支合格的内审队伍
5、有正规的内部审核程序
(三)内部审核的准备
1、编制内审计划
内部审核一般有分散滚动式审核和集中式审核两种,因此,审核计划也分为分散滚动式审核计划和集中式审核计划两种形式。
分散滚动式审核比较适合于企业QHSE管理体系的持续保持(获得认证以后的正式运行)期间。审核计划一般一年编制一次,逐月开展,但在一年以内应将所有的部门或要素至少覆盖一次,最好两次。对重点部门或要素的审核频次可适度增加。
集中式审核一般适应于企业管理体系的试运行阶段(也适用于正式运行阶段),类似于认证审核。就是在确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4天)一次性集中审核完成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素。正式运行期间,一年内至少进行两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C
D
E
F
G
H
I
Q&HSE管理体系年度内审计划
2、组成审核组
在内审进行前,管理者代表指派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在选择审核组长和审核员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资格:
(2)业务范围:
(3)经验与能力:
(4)为受审核部门所接受:
3、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
收集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程序文件,以标准、手册、
体系内审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