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谢丽芬 【中图分类号】R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34-02
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混合痔是肛门染,组织脆嫩,血管容易破裂。
(3) 痔核内注射药液浓度过高,或药量过大,或部位过深,均可损伤肌层血管,引起出血。
3) 疾病因素
(1)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白血病等。
(2) 门脉高压症:如肝硬化、腹内肿瘤、腹水等,均可引起门静脉回流障碍,产生原发性出血或继发性出血。
2、 预防
1)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前谈话要记录详细,对高血压、肝硬变、糖尿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术前先检查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出血和凝血时异常者、血压、血糖过高者采用相应治疗后,方可施行手术。
2) 术中操作要熟练,结扎要紧,完全阻断血供,结扎后痔核要剪除大部分,但切忌剪断结扎线,尽量减少病人损伤,外痔剥离不能超过齿线,内痔注射不能过深,药量要适当;对搏动明显的母痔动脉,应作基底结扎,或在母痔基底动脉区,注射硬化剂。对创面动脉出血,应立即结扎。
3) 术后当天用塔形布压迫创面,并嘱病人平卧休息,以减轻腹压。
4) 在痔核脱落期中,病人应当减少活动,切忌剧烈活动,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如有出血及时处理。在此期间内,除非病人出现特殊情况,一般不做肛门镜检查。
5) 若病人有出血先兆,应及时使用止血药物治疗,也可以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治疗原发性出血,如创面渗血,敷料上血量不多,可更换敷料,外用云南白药、止血粉、生肌散等,压迫止血;如切口发现动脉出血,要行缝扎止血;如果病人肠鸣音活跃,肛门坠胀,面色苍白,心慌,倦怠汗出,肢端冷湿,无法控制大便,下蹲排便时,见有大量鲜红血便,夹有瘀块、恶臭,出血量往往较多,要立即进行手术止血,在备用血的情况下进行止血。手术要在良好麻醉下进行,暴露要充分,吸净肠内淤积血液后仔细寻找出血点,切忌盲目缝合和动作粗暴,在出血点处结扎、缝合、电灼或“8”字缝合,确保无出血后才能终止手术。术后绝对卧位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嘱病人48小时内控制大便,术后行抗菌、消炎、止血、补充血容量等对症处理。继发性出血量少,只在排便时出血,用口服、注射止血药物或创面压迫止血即可。如大出血,处理和原发性大出血相同,及时有效地缝合、结扎、电灼止血。
四、 肛门狭窄
1、 病因
1) 由于手术时对肛门或肛管组织损伤过多。
2) 因内外痔环切术或药物的腐蚀,形成环形或半环形疤痕带。
3) 局部感染后广泛坏死,也易造成疤痕狭窄。
4) 先天性肛管狭小,手术中未作适当处理,术后也就容易加重狭窄。
5) 环状内痔结扎时分段过少,钳夹过深,以致肛管内口狭小。
2、 预防
1) 手术时注意保留足够的皮瓣,避免肛管皮肤和粘膜损伤过多。
2) 切口应放射状,创口过大时应缝合固定,避免疤痕狭窄。
3) 肛管狭小或栉膜带肥厚时,术中可做肛管松解术。
4) 用腐蚀性药物时,要注意保护皮肤和粘膜,以免
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