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杨柳青》教学设计学校三园小学教师王琳课题《杨柳青》章节学科音乐年级四年级教材分析《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曲调为五声宫调式, 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 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为 6 小节, 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 第三乐句(4 小节), 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扬州民歌的风格。学情分析 1 、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者, 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 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 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的帽子。 2 、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 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 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 需要学生先熟旋律, 再作欣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 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并对民族五声调式有初步认识与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杨柳青》,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增进学生对江苏民歌的认识, 引发学生喜爱民族民间音乐。学时 1 课时教学重难点及措施一、教学重点: 1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唱扬州民歌《杨柳青》 2 、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杨柳青》,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二、教学难点: 1、×.× ×× ︱×× ×0 ︱的附点节奏与八分休止符 2、6532叶子一字多音处的演唱三、措施与方法: 本节课运用了讲授法、模唱法、听唱法、欣赏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演示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教学准备自编教学课件(包括相关的音乐素材及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媒体使用及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1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5000 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民歌就是音乐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老师搜集了几首同学们学过的民歌, 请大家来做个小游戏。学生点击音乐, 拖拽歌名 ,猜歌名——音乐小游戏。 2 师:民歌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体裁上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号子。师:同学们,刚才的听赏的民歌哪首属于山歌?哪首属于号子?哪首属于小调? 1、了解民歌的发展历程。 2、欣赏歌曲,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些音乐体裁。通过音乐游戏,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教学环节媒体使用及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节媒体使用及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学习 1 师:在我国的民歌中,一般不用 fa和 xi,把 doremisuo la 五个音称作宫商角徵羽,这样的五个音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江苏民歌大多是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听教师的讲解, 结合课件的介绍,来学习民族五声音阶。将民歌的基本知识巧妙融入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 2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唱一唱,注意每个音唱两拍。学生试着按照要求唱一唱。在试唱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歌曲的民族特色。教学环节媒体使用及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授歌
[音乐][四年级][杨柳青教学设计][王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