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麻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的论文.doc婴儿麻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的论文婴儿麻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关键词】麻疹; 婴儿; 症状和体征; 护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冬春季多见,多见于婴幼儿,且婴儿发病率较高, 8 个月内婴儿由于受到来自母体胎盘抗体获得保护而很少发病[1] 。近年来,麻疹发病数明显增加, 8 个月内婴儿发病率在部分地区占儿童麻疹发病数的 %[2] 。婴儿免疫力低下,感染麻疹后易并发肺炎,病情凶险,变化快,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我院 2009 年 1 月至 2010 年 3 月共收治 8 月龄内婴儿麻疹 62 例,经过及时确诊,有效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9 年1 月至 2010 年3 月我院收治 8 个月内婴儿麻疹 62 例,男 33 例,女 29 例。发病季节: 1~3 月份 41 例, 4~ 6 月份 18 例, 7~ 12 月份 3例;62 例均未接种麻疹疫苗。 临床表现(1) 前驱期: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程 5~ 12 d, 随着皮疹消退,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并伴有咳嗽、流涕、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等症状。(2) 出疹期: 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在病程的第 3~7 天开始出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 24h 内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上肢,第 5天延至下肢及足部。. 皮疹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在发疹前 24~ 48h 出现口腔麻疹黏膜斑, 80% 患儿累及整个黏颊膜并蔓延至唇黏膜,于出疹后 1~2d 迅速消失。(3) 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合并支气管肺炎 31 例,喉炎 16 例,心肌损伤 15 例,无合并脑炎病例。 结果 62 例患儿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5~ 14d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临床护理措施目前尚无麻疹的特殊治疗方法,所以护理尤为重要,良好的护理有助于康复,减少合并症。 隔离与病情的密切观察对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 5 d ,有合并症者延至疹后 10d 。密切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 21d。麻疹合并症较多且严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 出疹期如皮疹未出透、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频繁加剧、呼吸急促、发绀、肺部湿啰音增多,为合并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功能不全。患儿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 “三凹”征,为合并喉炎表现。患儿出现嗜睡、惊厥、昏迷为脑炎表现。出现合并症时,可使患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改变,及早的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救治重症患儿的重要环节之一。 防止高热和惊厥麻疹有“热3d ,出 3d ,退 3d”之说。在前驱期,即出疹前 3~4d 体温逐渐增高达 39~ 40℃,而在出疹期体温可上升到 40~ ℃。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应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 2次( 不能形成对流) ,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衣物不可穿的太多,以免大量出汗,引起感冒。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对于麻疹患儿,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因
婴儿麻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