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草药黄鹌菜研究概况的论文.doc岭南草药黄鹌菜研究概况的论文作者:李桃, 崔雪仪, 袁品贤, 黎金凤, 马骥【关键词】黄鹌菜;岭南草药;综述黄鹌菜属约有 40种, 我国分布有 37种, 日本、朝鲜、蒙古及俄罗斯( 西伯利亚、远东地区) 有少数种数。模式种为黄鹌菜 youngia japonica (l.) dc., 据记载, 该属有 8 种供药用, 其中以黄鹌菜最为常见。黄鹌菜分布于我国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日本、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朝鲜亦有分布, 生于路旁、溪边、草丛及林缘。黄鹌菜系岭南民间常用草药, 味淡, 性凉, 有消肿止痛、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 主治感冒、痢疾等[1] 。同属植物红果黄鹌菜() 、广西黄鹌菜() 、异叶黄鹌菜() 、川西黄鹌菜() 、碱黄鹌菜() 、细茎黄鹌菜() 、细叶黄鹌菜() 等亦入药[2] 。现将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民间药用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萜类化合物 lee yrin acetate)( ⅰ) 、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 ⅱ)、 21- α- 氢过氧基- 蒲公英甾醇(21 α-hydroperoxy-taraxasterol)( ⅲ)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ⅳ) 及熊果酸(ursolic acid)( ⅴ)。.cOm 陈氏等[4] 从黄鹌菜中提取到 11 种倍半萜类化合物, 包括愈创木烷(guaiane) 型、四甲基环己烯(megastigmane) 型及桉叶烯(eudesmane) 型, 即: 3- 氧代-8α-(4- 羟基苯基) 乙酰氧基- 10(14),11(13)- 愈创木二烯- 12,6- 内酯(ⅰ)、 3β-[3-(4- 羟基苯基) 乙酰-β-d- 吡喃葡萄糖基]-8 α-羟基-4(15),10(14), 11(13)-guaiatrien-12,6- 内酯(ⅱ)、3β-[3-(4- 羟基苯基) 乙酰-β-d- 吡喃葡萄糖基]-4(15),10(14),11(13)-guaiatrien- 12,6- 内酯(ⅲ)、 3α,5β,6α- 三羟基-4α-(β-d- 吡喃葡萄糖基)-7-megastigmen- 9-酮(ⅳ)、3α-(β-d- 吡喃葡萄糖基)- 4(15),11(13)- 桉叶二烯-12- 甲酸(ⅴ)、 3β-(β-d- 吡喃葡萄糖基)-8 α-(4- 羟基苯基) 乙酰氧基- 4(15),10(14),11(13)- guaiatrien-12,6- 内酯(ⅷ)、 3β-(β-d- 吡喃葡萄糖基)- 4(15),10(14),11(13)-guaiatrien-12,6- 内酯(ⅸ)、3α- 羟基-4α-(β- d- 吡喃葡萄糖基)-5,7-megastigmadien-9- 酮(?) 。以上化合物中,ⅰ~ ⅴ均为新化合物。 黄酮(苷) 类化合物国内外均有从黄鹌菜中提取出黄酮(苷) 类化合物的报道。廖氏等[5]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黄鹌菜中提取出黄酮类物质, 并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
岭南草药黄鹌菜研究概况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