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 1. 病因有关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研究颇多, 但病因至今仍未能阐明。目前已知前列腺增生必须具备有功能的睾丸及年龄增长两个条件。近年来也注意到吸烟、肥胖及酗酒、家族史、人种及地理环境对 BPH 发生的关系。 2. 病理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梗阻有机械性、动力性及激发膀胱功能障碍三种因素。 1) 机械性梗阻前列腺体积增大, 挤压后尿道, 前列腺部尿道伸长, 变窄, 排尿阻力增大。有些增生腺体可突入膀胱,造成膀胱出口梗阻。 2) 动力性梗阻前列腺组织内含有丰富的 a- 肾上腺素能受体。腺体增生时, a- 受体增加, 活性增强, 造成间质平滑肌紧张, 前列腺张力增大, 在膀胱逼尿肌收缩时,膀胱颈和后尿道阻力增大。 3) 继发膀胱功能障碍下尿路梗阻时, 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增强, 平滑肌纤维增生, 形成小梁和小室, 严重时形成假性憩室。膀胱逼尿肌代偿性增生过程中, 发生不稳定的逼尿肌收缩,膀胱内压增高,有时出现急性尿失禁。梗阻不解除,逼尿肌最终失代偿,出现残余尿,尿储留。 3. 临床表现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临床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后症状。由于病程进展缓慢,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 )刺激期症状(1 )尿频、夜尿增多尿频为早期症状,先为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 发生慢性尿潴留, 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 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 则尿频愈加明显, 且伴有尿痛。(2) 尿急、排尿不尽感前列腺体积增大, 血管增多, 充血刺激所致。 2 )代偿期症状排尿困难: 进行性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最重要的症状。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小便分叉, 有排尿不尽感觉。如梗阻进一步加重, 患者必须增加腹压以帮助排尿。呼吸使腹压增减,出现尿流中断及淋漓。 3 )失代偿期症状慢性尿储留:残余尿是膀胱逼尿肌失代偿的结果。当残余尿量很大, 膀胱过度膨胀且压力很高, 高于尿道阻力, 尿便自行从尿道溢出, 称充溢性尿失禁。有的患者平时残余尿不多, 但在受凉、饮酒、憋尿, 服用药物或有其他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时, 可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症状可时好时坏。部分患者可以是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此期逐渐出现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表现。 4 )其他症状(1 )血尿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或与膀胱摩擦, 当膀胱收缩时可以引起镜下或肉眼血尿, 是老年男性常见的血尿原因之一。膀胱镜检查、金属导尿管导尿、急性尿潴留导尿时膀胱突然减压,均易引起严重血尿。(2 )泌尿系感染尿潴留常导致泌尿系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 且伴有尿痛。当继发上尿路感染时, 会出现发热、腰痛及全身中毒症状。平时患者虽无尿路感染症状,但尿中可有较多白细胞, 或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手术前应治疗。(3 )膀胱结石下尿路梗阻,特别在有残余尿时,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 可逐渐形成结石。伴发膀胱结石时, 可出现尿线中断, 排尿末疼痛,改变体位后方可排尿等表现。(4 )肾功能损害多由于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导致肾功能破坏,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常为食欲不振、贫血、血压升高,或嗜睡和意识迟钝。因此, 对男性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不全症状, 应首先排除前列腺增生。(5 )长期下尿路梗阻可出现因膀胱憩室充盈所致的下腹部包块或肾积水引起的上腹部包块。长期依靠增加腹压帮助排尿可引起疝、痔和脱肛。 4. 诊断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为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诊断时应重视患者全身情况, 进行详细体检、化验, 注意心、肺、肝、肾功能。排尿困难症状结合诸项检查,可明确诊断。 1) IPSS 评分 1995 年国际泌尿外科学会( SIU )推出了 IPSS 评分体系,力图将症状学量化便于比较和协助诊断, 也可作为治疗后评价标准。该体系通过 6个问题回答确定分数, 最高达 35分, 目前认为 7 分以下为轻度,7~ 18 分中度, 18 分以上为重度, 需外科处理。 IPSS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 BPH 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临床工作中可采取此评分体系协助诊疗。 2 )直肠指诊直肠指诊为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在膀胱排空后进行。应注意前列腺的界限、大小、质地。前列腺增生时,腺体可在长度或宽度上增大,或二者均有增大。临床用不同方法描述前列腺增大的程度。但直肠指诊估计前列腺大小有一定误差。如中叶突向膀胱, 直肠指诊时前列腺腺增大则不明显。同时,直肠指诊如发现前列腺上有可疑硬结, 应作穿刺活检, 以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同时应注意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 以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3)B 超检查用B 超检查, 观察前列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