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详解成都武侯高中关志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一、描写的技巧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 根据描写的角度和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从侧面描写, 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 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 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更加鲜明突出。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 在脸两边开放, 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 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 对少的那人的思念, 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 清辉③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 双照⑤泪痕干! --------- 杜甫《月夜》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鬓发。③清辉: 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鄜州,至德元年( 756 ) 八月太子(肃宗)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被叛军掳至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 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 杜甫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思亲之作。望月怀思, 自古皆然。但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望月怀妻, 抒发对妻子深切的思念, 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 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 让思念从彼岸飞来, 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 进而盼望聚首相倚, 双照团圆,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全诗以明月兴思情, 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 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朦胧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 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绵长的深情、时空的转移和卓越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诗成为杜甫五律中最杰出的代表, 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年以来望月怀人的典范。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词旨婉切, 章法紧密, 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夜雪》(白居易) 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它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丝雕琢和安排的痕迹。这正是白体特有的风格。全诗短短二十字, 1 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 却句句紧扣诗题, 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 可谓另有云天之妙。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 也不作姿态的描摹, 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 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而且新颖别致, 立意不俗。试想, 雪无声无味, 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 、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 四个层次叙写, 一波数折, 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唐· 刘禹锡) 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 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 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 刘禹锡) 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 野花点点, 夕阳斜照, 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 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 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2. 细节描写( 工笔细描) 和白描按描写的文笔来分, 描写又可以分为细节描写和白描, 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 把描摹对象纤毫必现的绘画出来, 笔法细腻, 形象丰满。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 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 即使是短
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详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