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大师生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一、网络谣言传播及特点二、新疆三股势力影响下的网络谣言传播三、新疆维吾尔社会四种群体四、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教育 2 一、网络谣言传播及特点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谣言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更多的借助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都有其身影的存在,网络谣言的泛滥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国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144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 ,较 2013 年底提升了 个百分点。截至 2014 年 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亿, 较 2013 年底增加 2699 万人。”高校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传播的主力军,更应该增强辨谣的能力,树立责任意识, 明辨是非,面对某些明显影响社会秩序和破坏民族团结的网络谣言,必须及时“亮剑”。准确地讲,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之所以称之"网络谣言"只不过因为其发布及主要传播过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比起网络时代之前的谣言来,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出现了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现象;它的传播速度更为迅速,可以一夜之间到达全球英特网用户; 主要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安全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3 分析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是大学生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谣言的前提。大学生正处在身心的成长期,其用以感受、观察、选择、理解、判断、想象、记忆、假设、推理的各项思维能力的心智尚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开放的网络为网民提供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意见交流平台,大学生往往借助网络平台就社会公共事务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意见和观点。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一些对现实不满或别有用心的人将消极情绪通过网络言论散播,形成网络谣言。如境外媒体出于某种目的,就社会公共事件发布的一些意在诋毁我国政府形象的报道,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干扰其价值判断,甚至削弱大学生对国家、政府的信任、支持。同时,大学生在网络谣言的污染中为了追求个性、凸显自我,容易将社会个别阴暗现象扩大,甚至借助开放的网络跳过道德衡量的步骤,将这种负面情绪借助舆情平台再度扩散、传播。当用以交流的网络平台中充斥着网络谣言时,大学生会视谣言散布为正常,甚至为了造成恐慌的局面,做出为谣言推波助澜、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网络谣言相对于传统形式的谣言具有其自身的诸多特点: 1. 快速传播性是网络谣言的首要特点。网络谣言的快速传播性,是指网络谣言经生成后通过不同的网络介质(主要以微博、网络论坛为主)迅速流向广大网民后,即刻在社会大众中广为传播的属性。具体来看:其一,网络谣言的生成形式多样且大部分内容是造谣者的突发行为。其二,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比其他谣 4 言更为迅速,可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恐慌。比如近期“ 事件”几天后,阿巴拜克热木等人在网络编造的谣言中称: “7月 28日, 莎车县艾力西湖镇三个村子的妇女为迎接肉孜节集会,有异教徒给汉族人报信称妇女们聚集念经,武警部队镇压群众,死亡人数可能达到 3000 — 5000 人左右”。谣言的描述有板有眼,仿佛亲眼所见。但事实上,阿巴拜克热木从 7月 28日起就没有出过家门。对于为什么要编造虚假内容,阿巴拜克热木说: “我不在乎我写的东西是真是假,我只想吸引更多人注意,形成舆论影响。”这次,他的目的达到了,这条谣言被“世维会”等境外敌对势力发现并利用,造成恶劣影响。阿巴拜克热木也最终以危害国家罪和造谣罪等被警方拘捕,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以上事例更加说明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2. 炒作性是网络谣言的直接动因。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诸多便捷的同时,很多人为了不同目的借机炒作自己。如前期网上网络炒作的“切糕”事件引起各方网民的口诛笔伐, 很多网民纷纷表示, 断章取义将切糕的价格推到离谱的 16 万, 无疑将激化民族矛盾民族矛盾, 针对类似的事件应严惩不贷,不应恶小而为之产生怜悯,网络谣言的打击需要全民参与。某种意义上为了炒作而来的铺天盖地的网络谣言如果不加重视和消除, 不仅恶劣了社会风气,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利于巩固社会公正、安定的大好局面。 5 3. 迷惑性是网络谣言的本质特点。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我国当下民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现状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2011 年 3月 11 日
广大师生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