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姓名: 刘阳学号: 0612102468 时间代码: 110256 实验序号: 01 院系: 一年级工作部学生三部专业:大理 : 70教师签名:袁文峰仪器与用具: QDZJ-2 型自由落体仪、 SSM-5C 计时-计数-计频仪、导线等实验目的: 1. 学会运用自由落体仪和计时仪 2. 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掌握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3.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报告内容(原理预习、操作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思考题解答)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由重力产生, 称为重力加速度 g , 根本原因由万有引力产生, 它与质量成正比, 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它是一个重要的地球物理常数. 地球上各点的加速度数值, 随该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及该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而不同. 值偏大的地方则可能埋藏着重矿物, 反之 g 值偏小的地方则可能埋藏着盐类和石油. 自由落体仪主要由立柱、 1-1 ,上端有一个吸球器, 立柱上有米尺. 两个光电门可以沿立柱上下移动. 当用手挤压吸球器内的空气后, 其内部压强将小于外部空气的一大气压强, 因而大气把钢球托在吸球器口上. 又由于钢球与吸球器边缘有缝隙, 空气可进入吸球器, 慢慢使其内部也等于一个大气压强时, 钢球将自动脱落, 作自由落体运动. 立柱上的光电门与计时仪联接. 光电门由一个小的聚光灯泡和一个光敏管组成, 聚光灯泡对准光敏管, 光敏管前面有一个小孔可以接收光的照射. ,计时仪开始计时;当两个光电门中任一个被再次挡光时,. 实验原理,小球从 A B、C 处,记下 BC 之间的距离 1s 和小球经过 B、C 两点的时间间隔 1t ,有 2 1 1 1 12 B s v t gt ? ?( 1-1 ) 要采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必须使小球相邻两次的下落时间差相等, 具体到本实验, 就是小球下落时, 下落时间必须按照 t,2t,3t,4t,5t,6t,7t,8t 变化。 4 5 6 7 1 2 3 89 10 预习分课堂分报告分总成绩 1 .三角座 2 .接球网 3 .光电门 4 .带有标尺的金属管 5 .光电门 6 .钢球 7 .吸球器架 8 .紧固螺丝 9 .四芯插座 10 .稳定器 11 .调节螺丝图1–1自由落体测定仪【实验步骤】 1 .打开计时仪的电源开关,四芯线两端分别接光电门和计时仪的光电插孔,注意四芯线插头和插孔的一一对应,不要插错方位. 2. 将功能指示选在“计时”位置处, 计时仪左下角的次数选择拨到 2. 对光电门遮光时其数字显示正常, 并能复位为零. 3 .调整自由落体仪支柱铅直,使摆球的悬线影正对光敏管位置, 否则应调节底座上的三个螺丝. 4. 将上端电门放在 10cm 处,使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1s 为 5cm ,记录下小球通过此距离的时间 1t ,时间显示时 ms 指示灯亮, 说明记录的是毫秒, 换算成秒作单位. 测量 5 次;然后取时间
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_李艳坤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