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真皮上皮血管淋巴细胞浸润.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_真皮上皮血管淋巴细胞浸润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依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相同大小的真皮下血管网切除所致者14例,血管瘤切除所致者2例。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最小面积5cm×,最大14cm×9cm。      2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检查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功能均正常,术前清洁局部皮肤。在全身麻醉下或局部浸润麻醉下将面部的色素痣、瘢痕等病灶完全切除,供皮区选在上臂内侧、股内侧或侧胸腹部尽可能隐藏部位,依据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大小,选择设计相应大小皮片,取皮后供区伤口干脆拉拢缝合,将取下皮片用组织剪刀修剪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覆盖缺损区以修复创面,术后5-0丝线打包加压包扎,术后预防性运用抗生素3~5天,10天拆线。      3结果   全部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术后移植区肤色外观正常,不臃肿,弹性好,质地柔韧,未见挛缩,除2例有少许色素镇静外,其余均复原良好,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足。      4典型病例   患儿,女,9岁,因颜面左内眦部血管瘤行同位素治疗后,遗留皮肤色素脱失2年入院。诊断:左内眦部血管瘤同位素治疗后皮肤色素脱失,局部瘢痕形成伴挛缩。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部器官查体未见异样,专科见:头颅五官无畸形,�×�皮肤色素脱失,病变中心近内眦部见瘢痕形成伴挛缩,表面无突起,呈星月形,睑裂未受累及。入院后在局麻下行病变皮肤切除,上臂内侧取同等大小皮肤,供区干脆缝合,将皮片修剪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到受区修复缺损,用5-0丝线打包包扎,术后预防性运用抗生素3天,术后10天拆线,皮片Ⅰ期愈合。   5探讨   面部是人体外表形象最重要部位,容貌美对人的心理起着确定性作用。因为色素痣、体表肿瘤、瘢痕等手术切除或外伤造成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面部任何病变缺损或畸形都会对人的社会性产生严峻的影响,因此,患者对缺损后的修复效果要求很高。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达到从美学修复的目的,是整形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   目前用于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较小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干脆缝合,对不能干脆缝合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皮片移植、岛状或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修复等[1]。而自体皮片游离移植修复常因为术后出现色素镇静、皮片挛缩等影响术后效果;而游离皮瓣或岛状皮瓣修复手术操作困难、难度较大,同时导致供区的继发性损伤。局部皮瓣在皮肤色泽、质地、厚度上与受区相近,血运牢靠、转移操作简便,但供区组织少,不能覆盖大面积缺损,术后遗留较多切口瘢痕而使应用范围缩小。因而要求手术医生要全面考虑,进行细致完善的手术,以保证术后满足的效果。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术是20世纪80年头初兴起的一种植皮术,由日本�田贞夫于1979年在日本成形外科年会上首先报道,它在全厚皮片下保存了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组织层,其成活后的弹性与伸延性均比全厚皮片好,形态逼真美观、质地松软、不臃肿、松动而富有弹性,能耐受磨压,且远期无挛缩、愈合后无遗留色素镇静,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整形外科有称为“超薄皮瓣”[2]。国内陈宗基等[3-4]于1981年领先报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真皮上皮血管淋巴细胞浸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