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专升本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 电压门控通道:由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一起闸门开关的离子通道,如神经纤维上的 Na 、K 离子通道。 2. 跨膜信号传导:各种刺激信号通过改变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构型, 从而引起靶细胞功能改变的过程。 3. 去极化: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4. 内向电流: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细胞内流动,负离子由细胞膜内向细胞外流动,增加细胞内正电荷,促使膜电位去极化。 5. 电化学驱动力:一般自然界会向电化学低的方向发展,两者间的电化差,称电化学驱动力 离子平衡电位: K 由膜内向膜外易化扩散产生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与 K 跨膜浓度势能相等时, 膜内外的电位差称 k 离子平衡电位 7.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单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8. 量子释放:一个突触小泡中所含的 ACh ,被称为一个量子。突触前膜释放 ACh 是以突触小泡为单位的释放,也称为量子释放。 9.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10. 心指数: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心指数。 11. 等长调节: 通过改变心肌自身收缩力的强度和速度而影响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2. 异长调节: 通过改变心肌初细胞长度调节心脏泵血, 心肌细胞初长度改变。 13.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的情况下, 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称为心肌的收缩能力。 14.. 心室功能曲线:以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充盈压为横坐标,博出量(或博出功)为纵坐标,将两者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心室功能曲线。 15 钙触发钙释放: 在心肌, 肌膜的去极化则引起 L 型钙通道激活而出现少量 Ca+ 内流, 进入胞质的 Ca+ 与 JSR 膜中的钙释放通道开放, 即钙触发钙释放 16. 慢反应细胞: 心脏去极化慢, 传导速度慢的细胞, 如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细胞属于慢反应细胞。 .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压的平均值。 18.. 外周阻力:外周血管对血流的阻力。 19.. 微循环:指微动脉经毛细血管网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0. 压力感受性反射: 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当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使血压降低,又称减压反射。 21. 球—管反馈:小管夜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称球—管反馈。 22. 球—管平衡: 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小,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占滤过率的 65%--70% ,这种关系称为球—管平衡。 23.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称肾小球球的滤过率。 24. 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的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 25. 渗透性利尿: 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 结果使尿量增加, Nacl 排除增多,这种情况称渗透性利尿。 26. 清除率: 单位时间内, 肾能将多少毫升的血浆中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 此血浆毫升数称为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 27. 拮抗剂:指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28. 突触后抑制:指通过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突出后神经元产生 IPSP 从而引起的抑制现象。 29. 特异投射系统:指感觉接替核与联络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30. 非特意投射系统:指丘脑非特意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通路。 31. 牵涉痛:指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某一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2. 牵张反射: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的收缩。 僵直: 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作用, 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ǎ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称为 a 僵直。 34. γ僵直: 由于高级中枢的下行性作用, 首先提高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使肌梭的敏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增加, 转而使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提高,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称为β僵直 35. 允许作用: 有的激素, 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某一生理过程, 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激素的效应得以实现,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36. 应激: 指机体遭受来自内, 外环境和社会, 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 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 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 37. 下丘脑调节肽: 指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 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 38. 协同作用:指两种激素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生理机能。如 FSH 与 LH 共同作用,使母畜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和黄体形成,二者缺一不可。 39. 长反馈调节:指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 40. 应激反应:有害刺激引起的机体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称应激反应 41. Wolff-Chaikff 效应( Wolff
温医专升本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