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方案
I
“智慧环保”建设方案
II
I
目录
1 指引;逐步形成环境信息统一编码规则和元数据库数据字典。
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开展信息资源规划,以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量减排等为主线,进行数据的梳理整合,构建全域数据模型。在《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的约束下,生成全域数据模型。
2
全域数据模型主要用以指导支撑环保局各类业务系统数据模型的设计,逐步深化并持续改进。
以顶层设计为本,破解业务系统建设偏失
将“智慧环保”体系建没涉及的各方面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在各个局部系统设计和实施之前进行总体架构分析和设计,理清每个建设项目在整体布局中的位置,以及横向和纵向关联关系,提出各分系统之间统一的标准和架构参照。
对环保业务系统进行分析,确保“智慧环保”体系方向正确、框架健壮,确保各业务系统边界明确、流程清晰。同时,项目建设不应急于求成,而要按照“再现-优化-创新”三段式发展,循序渐进地推动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最终达到通过信息技术支持行政管理机制创新和变革的效果。
以流程规范为重,通过整合与重构推进业务协同
传统环境管理方式中的职责不清、工作流程随意性大的是制约环境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管理因素。“智慧环保”离不开业务流程的优化。某种程度上讲,“智慧环保”伴随的流程再造过程,是变“职能型”为“流程型”模式,超越职能界限的全面的改造工程。如果环境管理业务流程不能事先理顺,不能优化,就盲目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即便一些部门内部的流程可以运转起来,部门间的流程还是无法衔接的。
3
“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应充分重视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规范化的作用,以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逐渐替代依赖个人经验管理环境事务的方式。一方面对已有的应用系统要进行深入整合,实现重点业务领域的跨部门协同;另一方面随时适应环保局组织体系的调整,重构一些重大综合应用系统、特别是面向公众的一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系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管理水平。
以数据挖掘和模型技术为径,提升综合决策能力
引入先进的模型技术,构建环境模型模拟与预测体系,利用环境物联网感知平台获取的数据,为环境管理提供模拟、分析与预测。以环境时空数据挖掘技术、仿真建模技术等智慧化技术为支撑,为环境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如突发污染扩散分析、污染物总量分析预测、水环境预测预报、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等,提供环保局综合决策能力。
编制依据
本建设方案编制主要参考了国家、省的有关文件及项目的其它相关资料等指导文件,主要包括: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
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
4
〔2005〕3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5、《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环办函[2010]1095号;
6、《环境信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7、《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8、《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9、《“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湘政发〔2011〕44号);
5
“智慧环保”总体设计
建设目标
“智慧环保”是在“数字环保”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相关设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以云计算为支撑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通过先进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扎实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以及全面完整业务应用体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化构,达成“广泛感知、海量聚集、智能处理、及时响应”的 “智慧环保”的建设目标。
图 1智慧环保建设目标
6
1、广泛感知、一体化管理。
通过在线监测与业务管理一体化,点源管理到面源管理的一体化,业务办理与业务分析的一体化,工作与考核一体化,GIS系统与业务系统一体化,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一体化等达到方便工作人员业务办理,信息共享,真正做到工作人员所需的信息、手段全部体现在系统中。
2、海量聚集、智能处理。
将在线监控系统数据、综合业务系统数据等进行整合,将分散在各处的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信息资产,并提供统计、分析、挖掘工作,结合GIS及模型分析
智慧环保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