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的论文.doc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的论文【摘要】感恩意识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子, 却因种种原因失缺于今。通过教育与熏陶, 重新唤起和培养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习惯, 对提升人生境界, 获得幸福人生, 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紧迫而现实的重要意义。【关键词】教育感恩人生和谐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施人慎勿念, 受施慎勿忘”、“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等处世信条, 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其实也包含着感恩的情结, 我国也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几千年, 也熏陶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感恩图报”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 在当今这个科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感恩”却被一些人淡忘了, 甚至是抛弃了。如何唤起已经缺失的感恩意识, 是当今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 1 感恩、感恩意识及其缺失牛津字典给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感恩, 就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所施的恩惠及方便由衷认可, 并设法报答的心理感激和情感行为,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由此可见, 感恩的关键在于由衷认可基础上的回报, 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付出, 用实际行动去报答。感恩是在心灵的感悟和沟通基础上, 用一定的形式予以表达, 首先体现为对人的内在尊重。感恩是一种回报,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 是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是一种认同和钦佩, 是发自心灵深处、溶在血液里的认同和钦佩; 感恩是一个人的良知,在“金钱拜物教”面前仍不泯灭的良知; 感恩是一种品德, 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是生活中的至高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 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1] 感恩是一种方式, 感恩更是一种境界。.“懂得感恩既意味着领悟人的存在价值, 也意味着人性的自觉。”[2] 感恩意识是指因受人之恩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报恩反映, 是综合感觉所形成的对报恩的知觉、思维等。感恩意识指导人的感恩行动。“是否具有感恩意识,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他人的付出能否做出形式上的合适反应, 而且更在于是否懂得尊重人, 是否真正理解人性的崇高”。[3] 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 才能正确地理解感恩, 才会形成发自内心的、合情合理的感恩行动。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是依次递进、一脉相承, 又融为一体的。感恩是一种美好的高尚的情感。充满感恩情怀, 人们就学会了宽容, 学会了付出, 懂得了回报, 心胸就会更加宽阔宏远, 就能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 就会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 就会化干戈为玉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其乐融融, 恩爱友好。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 这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感恩又是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充满感恩情怀, 内心充满激情, 对生活、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充满信心, 就会在关心他人的同时关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就会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高的效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 感恩对和谐社会建设, 对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极其重大而又深
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