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和县 2010 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麻疹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免疫规划重点控制的疾病。我国政府承诺到 2012 年消除麻疹。 2008 年根据上级部门要求, 我县开展了 8月龄— 14岁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有效的控制了麻疹发病,但近年来全省部分地区麻疹暴发还时有发生,我县也有散在病例发病,距消除麻疹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实现消除麻疹的关键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为有效控制麻疹,降低发病率, 加速消除麻疹进程,根据《 2006 ~2012 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要求,卫生部决定于 2010 年9月在全国范围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为保障本次活动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一、接种范围、对象及时间和工作指标(一)实施范围全县 20个乡镇均为本次活动的实施范围。(二)接种对象 8月龄~ 4岁儿童(即阳历2005 年10月1日~ 2009 年12月31日出生), 无论以往免疫史如何,无论户口为本地还是外地,临时居住还是长期居住,均免费接种 1针次( )麻疹疫苗。(三)接种时间 2010 年9月11至20日。(四)工作指标全县目标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 95% 以上。二、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更好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我县成立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技术 2 指导小组和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小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等工作,各地在开展活动之前,做好动员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行动,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技术指导小组主要由县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指导。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临床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组成,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处理。(二)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动员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通过板报、广播、散发宣传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 使群众充分了解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时间安排,提高群众的认识及自觉参与意识。特别要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人口、边远贫困地区和常规免疫薄弱地区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确保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达到较高的接种率。要做好强化免疫活动的风险沟通和应对,加强对相关突发事件及舆情的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三、技术措施(一)人员培训各乡镇要按照《西和县麻疹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内容逐级开展培训,即县级负责对乡、乡负责对村级防保专干的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在预防接种实施前完成。要针对强化免疫活动方案内容对所有参加接种的技术人员,就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接种准备、疫苗与注射器的管理、接种现场实施、接种技术和接种禁忌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安全注射、风险沟通、督导和评价方法、相关表格的填写、汇总等内容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以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二)目标儿童摸底调查为做好本次接种工作,要求对所有应种对象提前进行摸底登记。各接种单位负责做好本辖区应种对象的摸底、登记工作。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登记,对发现的未建卡儿童和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儿童应对其补建接种卡证,并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补种。摸底调查人员应采取入户或通过托幼机构等方式给家长发放麻疹疫苗强化 3 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时间和地点、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等事项,负责填写《2010 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附件 1)。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填写《 2010 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应种与实际接种情况汇总统计表》(附表2),根据摸底儿童数、接种点数, 制定接种实施时间表,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摸底登记应在接种开始前 1周内完成,县乡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未达要求的地方重新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根据摸底登记的儿童数,计算疫苗用量,合理安排接种时间。(三)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1. 做好麻疹疫苗和注射器供应管理工作。各乡镇/ 城区地段要在摸清应种儿童数量之后,确定疫苗和注射器需要量上报县疾控中心。并按冷链要求逐级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的储存、运输、分发工作, 保证疫苗和注射器的供应。疫苗储存和冷链运送过程应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疫苗应保持在 2-8 ℃的环境中,注射器应保持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下,避免接触消毒物品。本次强化免疫所用疫苗为麻疹减毒活疫苗、麻腮二联疫苗。 2. 做好接种时间安排。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及缓种原则,强化免疫接种与最后 1 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 1 个月以上。对于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后的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
麻疹强化免疫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