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遇龙河优美散文
漂流遇龙河美丽散文
坐游船从桂林磨盘山码头到阳朔,漓江83公里的蜿蜒水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傍着水,水围着山,那碧波盈盈、奇峰倒影的隽秀曼妙,让人“不分江中山是影,难辨水上影为山”,真不愧为“百里漓江
漂流遇龙河优美散文
漂流遇龙河美丽散文
坐游船从桂林磨盘山码头到阳朔,漓江83公里的蜿蜒水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傍着水,水围着山,那碧波盈盈、奇峰倒影的隽秀曼妙,让人“不分江中山是影,难辨水上影为山”,真不愧为“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这趟漓江之航,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如梦如幻,充盈着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神醉情迷。唯有未能尽兴的一点缺憾是:在这样的炎炎夏日,虽能尽阅漓江之水的千般风情,却无缘与满江碧波有肌肤之亲。
到达阳朔上岸后,我提议去漂流玩水,即刻得到同伴们的一样赞同,无心留恋阳朔“洋人街”的购物,一行人直奔遇龙河竹排码头。
初闻遇龙河,我自作聪慧地认为河名必是“玉龙”两字,其实不然。导游告知我,遇龙河之名的出处还有一个漂亮的神话故事: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外出巡游,看到此处河水澄澈,环境优雅,风光旖旎,觉得东海都黯然失色,便潜居河中,每天在夜深人静时才浮出水面欣赏湖光山色。有一天,它忍不住美景的诱惑,白天也偷偷出来赏景,一不当心,被百姓遇见了,遇龙河便因此而得名。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人称“小漓江”。很多专家学者考察评估后认为:遇龙河是世界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有人说,假如把漓江比作为众人倾慕的“大家闺秀”,遇龙河则是楚楚动人的“小家碧玉”。
遇龙河的河道并不通航,河中筑有不少拦水的堤坎,两岸群峰连绵,田畴广袤,阡陌纵横,山清水秀,好一派田园风光。在这里可以说找不到现代化的建筑,也少有人为的雕琢痕迹,没有一点都市的喧嚣,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纯净、原生态,不愧是阳朔山水的精华。
遇龙河的漂流河段约16公里,漂流工具亦是用七八根粗大毛竹捆扎成的竹排,但不像在武夷山、龙虎山漂流那样,每条竹排可坐八人十人,这里的竹排上面固定着两把竹椅子,只允许乘坐两名游客。开初我颇感不解,觉得这是资源的奢侈,听了人家说明后才茅塞顿开:原来遇龙河水流平缓,河道中还设有不少堤坎,只有轻舟才能飘然越过。
与一位女同仁自由组合,同舟共济。脱鞋、卷裤腿、穿救生衣,刚刚坐稳,竹排便离开码头。惊奇!船工竟然撑着竹排逆水向上游而去,这又如何漂流?还在纳闷间,二十来只竹排已经围拢在一处宽敞的河面上,原来是集合这里欣赏捕鱼表演。
一只小小的竹排上,站着手执竹篙的渔夫,他的身旁蜷缩着几只黑不溜秋、看似无精打采的鹭鸶,只见渔夫竹篙往河面一点,鹭鸶仿佛战士听到号令,忽然精神振作,似离弦之箭,威猛地钻入河水里,河面泛起阵阵涟漪。瞬时,鹭鸶跃出水面,飞上竹排,嘴里叼着一条小巴掌大的活鱼,静默地站在渔夫的脚边,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渔夫掐住鹭鸶的颈项,夺下它口中的鱼放进鱼篓。有人
漂流遇龙河优美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