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故事优美散文
一本翻开的书,上面放着一枝笔。看起来好象充满书香气息,其实这只是装饰门庭,因为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正儿八经读过一本书了。下面是有书的故事优美散文,欢迎参阅。
书的故事优美散文:享受读书
兰花馨语在信息事儿,那时有老书、大书的人家很少,偌大个村子里只是三、五家有大书的,人家还不愿往外借,我就托同学、求亲戚,想方设法弄来闲书看,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食粮,真像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那时候看的有《三》、《家》、《春》、《秋》、《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碧空雄鹰》……那时不提倡看这类书,但我觉得有趣味性,常常在被窝里读,有时看到深夜。每借到一本书,如获至宝,总感到爱不释手,想尽快把它看完,读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想来,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幸有这些书填补了空虚的大脑,滋养了干枯的心灵,才使笨拙的大脑有了灵性,书中人物至今记忆犹新。
通过读书,我潇洒地站在连队的讲台上,给全连战士讲《语文》、《中得一次讲完了《中国革命史》,连队指导员罗俊生总结时说:“你们都像乔显德这样读书学习就行了。”这句话虽说是讲给全连战士听的,但我却听了脸红,鼓舞着我更加刻苦的读书学习,正因这样,当年我被评为“全师培养两用人才先进个人”,全团获此殊荣的战士只我一个。
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我从农村到部队,从部队进入小城,读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说在部队那会儿,这所大学校里是很需要写作人才的,有了这么优越的环境,对于酷爱读书的我来说,“如鱼得水”也好、“如虎添翼”也罢,都替代不了当时的心情,我选好目标,便一头扎进书里,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专业书籍,并参加了新闻专业函授学习,对新闻定义、“五个w”等有了深刻的了解。学了就要用,巩固才管用。1984年底,恰逢部队进入了老山前线,部队首长委派我赴老山前线采访,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我感到非常激动,愉快地接受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战区,我学到的新闻知识真正派上了用武之地,以“战地通讯员”的身份向“821战报”发回了大量的战区报道。有辛勤的付出,定会换来丰厚的回报。前线作战部队总结表彰时,我荣立了三等战功,当我佩戴上闪闪发光的军功章时,我发自内心地说:军功章上有我读书的一半。
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读书也要紧随其后,这样才叫书伴人生。从部队转入地方后,出于对文学的爱好,我热衷于读《文学概论》、《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描写方法》、《文学创造谈》等书籍,除了读文学基本理论,我特别喜欢读贾平凹、莫言、高晓声、余秋雨、毕淑敏、周等著名作家的书籍,在书中同他们交流,得到了人生的感悟,受到了精神的启迪,品味了人生的真谛;出于对新闻的喜爱和工作需要,我精读了《新闻与写作》、《新闻与成才》、《中国优秀通讯选》、《中国优秀短篇新闻选》等书籍,掌握了新闻写作基本方法和技巧,感到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出于对行业的热爱,我读了《中国电力企业改革》、《电力企业研究》、《开眼》等书籍,还经常读《国家电网》、《农电管理》等书籍,对行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才叫“接地气。”
如今,从“一线”退到了“二线”,少了工作的烦扰
书的故事优美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