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东栖霞传统丧葬习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栖霞传统丧葬习俗栖霞西南部与招远东南部、莱阳西北部及莱西北部四县市交界处丧葬习俗略同。尤其是莱西、莱阳如今其旧的传统习俗延续仍处兴盛,丧葬大多雇佣吹鼓手和道士及大摆筵席。受其影响,邻近的栖霞、招远这种习俗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相继有所沿用,且新旧结合不断变革。我的爷爷当年曾经在登州府学过礼仪。在那个年代我们村及周边村庄的红白喜事他不请自到,且料理的头头是道,就连宾客的吃住迎送都安排的滴水不漏。如今比我年长几岁的常在我面前说: “您家老三爷爷咱们这里的红白喜事全靠他张罗,你的作为就有点像他”。只可惜我是爷爷去世后出生的,一切都不知情。有位前辈曾经想将他看日子及有关婚嫁迎娶、殡葬等礼仪知识传承给我,那时候只因我身在学校无时间学习而拒绝。地域不同习俗有别,它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文化,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是我的爱好和夙愿。以下是我整理的栖霞传统丧葬习俗,敬请诸位光顾指正充实。另,有些词语属于地方语言只能根据发音来组词,用字词肯定有不准确的,这里只能说声抱歉。(1)家人备好棺材。以往老人都说无论如何也要留下个棺材本。就是人到了晚年都要积攒点钱,打算后事。一是选好坟地,死后有落脚处,二是打造棺材并缝制寿衣及发殡的钱。一般到了六十岁左右的都事前买木料打棺材,做好西去的准备。最好的棺材是副面板的,就是除了上等木料,还有棺材天盖两层,里边的那层画有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及花鸟等。其次棺材为 123 型,尤其是楠木做的。 123 是指棺木厚度而言。即底厚为一寸,两梆(边)二寸,棺材盖子三寸。常言道“我若有个三长两短……”,是指着棺材木板块数来说的。三长是指棺材底、左右棺材边(梆),两短是棺材的两个堵头。上部棺材天也属于一长,但都不说,若有了四长就是盖上了盖,上了棺材天(盖子),人就是没了,不吉利。老丧棺木为栗红色,父母尚在早逝者为白色棺木(不刷色)。( 2)将寿衣由柜子中取出,含衣冠鞋袜、殓单、首饰等,看其是否齐全,以便补充。另将所有的都放在簸箕中,以便应急。这样做传说是不管怎样走者都能等着穿上衣裳离去。缝做寿衣若针线打结不顺畅,是好事,说明(寿险)寿限不到,还长着呢。( 5)备倒头马(纸的,白色)一匹。若逝者属女的可另备纸牛一头,为其喝浑水。马、牛都是女儿送。( 7)箔一张,长凳子两条,作灵榻用。箔为高粱秸秆,本是用着仓存花生玉米的用具。以前到了秋后农闲农民就将胡黍(高粱)秸秆剥去叶子成光杆放在凳子上用麻绳子打造帘子(即胡秸箔)。( 1)穿寿衣。此刻最为重要,若咽气前子女等谁在跟前就说明他(她)心里有谁,这才是为他(她)送终的人。家人一边呼唤,一边为其穿衣裳。在这同时在明间(正间,即迎着屋门间正堂)搭灵榻。一切办妥后,再其移至灵榻,若这样走是最圆满的。若没有穿好衣裳就去了,说明他(她)穿着旧衣裳或光着身子走了。支撑灵塔的凳子等,若逝者有长辈健在,他(她)仍然属于个孩子,凳子不能站着需放倒,灵榻离开地面就行了。(2)安置灵柩。尸体头朝东脚朝西安放,上面盖红布殓单,切忌不要太长,只要盖住头脚就行。脚用砖头依住靠拢。将碎银子放在口中,红线在外,叫压口银子。据说到另一个世界人人都必须口里有银子。胸口压上铲头铁片,防止起尸(诈尸)。枕边放一个布做的鸡,便利西去旅途鸣叫打鸣指路。右手握打狗棒(用面做的),左手握狗干粮,玉米面等参合上长子头发茬子和针做的七个面团子。其中一手腕挂着个红布包,

山东栖霞传统丧葬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