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古代历史思维
中国史学还在童年时代就和易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秦时期史官精通?周易?,在以史解易中,显示出他们的深邃的历史目光,促进了史学思想进步,对于易学体系形成做出了奉献。在中国史学史上,历代大认识中国民族史学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总结继承文化优秀遗产,以推进史学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分析易学的思维特征,不只是研究凝结在?周易?经、传中的思维特点,还要讨论在易学开展过程中,历代史学家、思想家在以易解史中表达出对历史理解的方式。易学思维是多样的,但是从史学思想角度,从思维方式看,易学对史学影响至少可以提出这几个方面。一、天人一体的思维,也可以说是究天人之际的整体的思维。从八卦卦爻形的阴阳乾坤天地的内涵,到大衍之数占著之法,都反映出?周易?是把天地人联络起来考虑。?系辞?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返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又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那么观象于天,俯那么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仰观察天地与自然之变化,才有八卦,才有?周易?,所以究天人之际的思维方式,是在这样根底上建立起来的。它对历史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史学思想史上,有一种历史观是把人类历史作为自然史的一局部来考虑,可以说这是一种大历史观。第二个问题是讨论天人之间的联络,自然的"天"与社会的"人",终究有怎样的联络,历史开展的动因,是天还是人,是天决定历史的变化,还是人事作用决定社会的变动?思想史上的天人感应说,灾异说,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历史观点。与此相对立的是重人事的历史观点。所谓天人之际的思维是整体的思维,又是把自然与人类历史,看作是阴阳互相的作用的体系,从?乾?、?坤?到?既济?、?未济?是一个体系,各卦与整体又成为一个互相作用影响的体系,每卦中上下卦又为互相的联络的体系。这个思想是在长期开展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体系观念确实包含在其中。从中国史学思想上看,天与人构成一个体系,其是"人"的社会有君臣父子夫妇组成的体系,而随着社会人所处的地位,又有大宗、小宗的宗亲体系。这是易与天地准的整体思维的各个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但是我们易学的象数派以图式演绎出世界变化历史变迁,说明自然与社会的联络,社会历史变化与自然变化作为一个整体。汉代孟喜京房之?易?把自然与社会作为先验图式展示出来。孟喜的卦气说是以六十四卦和一年的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以及七十二候相配合构成一个大系统。〔清人惠栋制出?十二消息图?〕到了京房的八宫卦的编排的图式。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把自然变化的作为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是阴阳的变化、开展;自然变化与社会等级礼治又联络起来。这个天人联络的编排,一方面论定了社会等级社会礼制与自然运行是一种先验的秩序,自然天象变化成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合理性的说明。孟喜以辞〔君〕、公、侯、卿与大夫与十二辟卦相配,很明显是封建礼制成了纲,是统率。这是其一。其二,社会人事、自然的变动都有一个盛衰的变化的过程。从复〔〕、临〔〕、泰〔〕、大壮〔〕、〔〕、乾〔〕再到姤〔〕、遁〔〕、否〔〕、观〔〕、剥〔〕、坤〔〕。由一阳生,到乾的六爻为阳,这是阳盛已极。此后便是垢的一阴生,到坤的六爻为阴,
易学与古代历史思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