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2002年的我初登讲台,秉承着对教育炽热的爱、对个人成长的渴盼,十多年来,忙忙碌碌,即便放假之余,也紧紧围绕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着每天的任务,在教育教学上丝毫不敢懈怠。不断地精进,也确实让我愈加优秀,这些来,最早产生于2016年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期待,那年的12月读到一篇人物报道题为《指挥家杜达梅尔·他特立独行背后,是对音乐的无比虔敬与刻苦练习》,文章介绍了杜达梅尔因为音乐改变了他的人生经历。他即将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他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认为“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那场新年音乐会,因为好奇这位指挥家,所以看完了整场音乐会。这算得上是古典音乐启蒙的发端了。
而后,断断续续地听古典音乐,仍然处于无感的状态,直到这个假期。疫情初期,心情悲愤,常常刷着新闻,眼泪溢出。足不出户,极度压抑,我试图用音乐救赎自己。最适合的就是古典音乐了。因为不理解,所以可以自我诠释,我聆听到的就是我的声音。也是奇怪,在这样一段特殊的日子里,早上可以看朝阳,晚上可以等落日,一切都是慢的,一切也都安静了,古典音乐反而更能入耳入心了。听莫扎特《G小调40交响曲》,恍若可见热爱生命的精灵,在命运的长轨中踮起脚尖舞蹈,在反复流淌的音符中看到一个异常明媚的新世界,通体舒畅。
《蓝色狂想曲》是我无意中点放的一首。在动画片里听过,这次才知道它确切的名字。时间多的是,于是循着音乐再去找那部迪士尼用画面诠释音乐的片子,萨克斯的独奏描绘了城市的黎明,主角是位工人,他在飞快的钢琴声中起床刷牙,钢琴切换到温柔的曲调时,场景也随之变化,出现了富有情调的咖啡馆。钢琴急促加速又回到了主角工人的生活。相同的旋律原来指代的就是工人,工人出现,旋律反复;铜管大作,群人忙碌。经典的动画片曾经也仅仅是浮光掠影,画面带来的新鲜感冲淡了古典配乐的深刻内涵。看到有媒体评价《蓝色狂想曲》,它被认为是最能代表美的一首乐曲,是美国作曲家写得最成功的的管弦乐曲,现在重新聆听,音乐和画面的配合细品之后,才顿悟为什么美国交响乐团来中国演出,常会演奏《蓝色狂想曲》的片段。
杜达梅尔在中国引起旋风的那一年就读过一段话:“如果仅将音乐理解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那么古斯塔沃·杜达梅尔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音乐这样的认知。他的成功告诉世人,音乐可以是救世良方,音乐的力量直指人类的灵魂。”“音乐可以是救世良方,音乐的力量直指人类的灵魂”。漫长的假期,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看似“无用”,却在连续地聆听,阅读曲子背后的故事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让必须宅在家中的我,精神能像田野一样伸展出去,散发着自由的气息。
第二个“无用”关于咖啡。我是什么时候爱上咖啡的,真不记得了。每一个早晨,只要想到起床后,可以泡一杯咖啡,心情便会迫不及待。一杯咖啡的时刻,于我而言是极快乐的。早晨的阳光正好,朝阳透过大落地窗照进来,洒在阳台座椅上,听咖啡机的萃取声,从“叮”——地一声起,不大的厨房里立即醇香四溢。Nespresso的咖啡机还是这个假期新入手的,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最易操作的胶囊机,对于愿意自己泡咖啡的新手来说,仅仅是入门而已,但这丝毫不影响喝咖啡的心情。喜欢咖啡的什么呢?是它的历史,凄美的故事,必须细品的流程,和时间相处的仪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