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
,想象画面,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看,在这首《减字木兰花》中她写道: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师:把花儿别在发间,让一旁的丈夫比比看,究竟是人美还是花儿美?这是何等的华蜜!此时李清照会向丈夫讲解并描述自己曾经的欢乐:“常记溪亭日暮——”(生诵)
,赵明诚就出远门求学,感情丰富的李清照不忍离别,找了一块手帕,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让丈夫带在身边:
花自飘舞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节的时候,李清照寄给丈夫一首——《醉花阴》,里面有这样的词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因为思念丈夫,人比黄花都瘦了。假如这时她想起那首如梦令,她会无限伤感地吟诵道:“常记溪亭日暮——”(生诵)
,金兵大举入侵,当时的宋朝政府懦弱无能,一味退缩。李清照夫妇只好流亡在外。行至乌江镇,在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李清照奋笔写下了那首豪迈、激扬的《夏日绝句》,(生诵: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沿途的风霜劳顿,使丈夫赵明诚旧病复发,病死于南京。此时李清照已经四十五岁了,她孤苦伶仃一个人,流落到江南。元宵节,李清照的挚友接她去观灯。可她拒绝了,她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
容颜憔悴,胆怯 见人。倒不如偷偷地,从帘子底下,静听人家欢歌笑语。此时的李清照,假如想到了那首《如梦令》,只能带着怀念之情吟诵道“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病倒了。这时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大献殷勤,后来他们就结婚了。张汝舟是个势利小人,他娶李清照是为了侵吞她的财产和文物,财产到手,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李清照只好向官府申诉,好不简单才离婚。在这首《声声慢》中我们可以读出她的哀痛: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破家亡,丈夫早逝,文物丢失,再婚受辱,李清照的后半生遭受了数不清的劫难。但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找觅、冷冷清清”的晚年,接着编修《金石录》,始终活到了73岁!
,让我们不禁遥想,温婉多情的济南才女李清照寄予水中的该是怎样一断缠绵的情缘,溪水叮咚,柳河相向,似在低吟浅唱,那久远的牵挂,那穿越千年的佳句经典。让我们恒久常记那漂亮和善的、和谐安详的传世之作——《如梦令》。
《如梦令》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读懂词意,想象词境,感受词中美妙意境,体会词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2、初步学习词的学问。
3、品读词眼“暮、兴、醉、惊、记”,体会词人炼字功夫。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词人的欢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妙生活的酷爱。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解读文句,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词中描写的意境绽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
一、 初读课文、理解词意
二、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三、 找出词眼、品读全词
四、 了解词人、深化体会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1、导入课
《如梦令》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