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心得
《论语》阅读心得1
在学习国学的潮流中,有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如桂冠上炫耀的宝石绚烂夺目,它就是《论语》。读《论语》让我获益匪浅,虽相隔千年却似近在眼前,耐人寻味的经典理论荡涤我心灵的尘埃。
这是一
《论语》阅读心得3
在大家手中的这本论语中,说明是“君子不能像器物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这让我想到当今教化领域很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专才”和“通才”的区分。很多双一流高校都在推动通识教化,但并不是每一项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些学科的课程泛而杂,学生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
孔子这一句“君子不器”是不是失去了其合理性了呢。
我认为是没有的。在当代仍旧有其合理性,但是其内涵要略微改变。这样的通,是触类旁通的'通,是要在相近的范畴内的通。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说,他认为外院的学生,大一要上高等数学,但是不用上哲学,有点不行思议。对西方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对哲学的基本理解。例如政治家,要对历史有所涉猎;历史学家,又要对哲学有所了解。英语专业的同学,可以向语言学发展,也可以向翻译领域发展;翻译专业的同学,可以向文学翻译发展,也可以了解社会科学类的学问。有一个精通的领域作为起点,然后向四周的领域进行发散,我认为这样理解“君子不器”,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内涵。
《论语》阅读心得4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它是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
如何让自己拥有诚信呢,那便是培育恒定如常之心。孔子说:“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原来什么都没有,却装作有;原来很困顿,却装作饱满富足,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始终如一,因为他都没有志气面对现实,真诚面对自己,更不用说对别人守信用,从一而终了。
怎样推断自己保持了恒常之心呢?这须要我们既不夜郎自大,也不自暴自弃,保持平常心。孔子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即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爱一个人希望和他长许久久,而若恨上这个人,又希望他立刻消逝,这样极端的感情用事,就会使自己陷入迷惑之中,失去内心推断的标准。所以,对世界守信,对他人守信,要看看能否对自己的生命忠诚守信。
《论语》阅读心得5
古人云:“人非贤圣,孰能无过?”父母犯错是很平常的事,子女如何对待犯错的父母是一门不平常的学问,从小处说,它是家庭的教化问题,从大处看,它干脆影响到了一个民族的存亡问题,孔子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出正确的方向,子曰:“事父母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它的意思是父母有错,要好言相劝,听不进时,要敬重他们,要任劳任怨。”看到了这句话,我思续万千,于是暑假里的那一幕霎时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那是一个燥热的早上,妈妈带我到外婆家去,由于眼睛被蚊子叮了一个大包,奇痒无比,一路上不断地揉着眼睛,眼睛又红又肿,可恶的眼睛过敏疹又发作了,一进家门,外公见到我着副尊容大发雷霆,二话不说就朝妈妈嚷嚷:“你怎么把他的眼睛打成这样,你还配做母亲吗?”妈妈见了外公那怒气冲天半吐半吞,她轻轻地把我拉到卫生间给我冲洗眼睛并上了药,这时我怀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平常您指责我时,总是那么严厉,可这次外公错怪了你,你都那么地和顺,这是为什么呢?”妈妈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她指了指窗外,我乍一看,只见有一些工人在为小树在修剪枝丫,还又一些工人在为一棵为我们这风挡雨的,倾斜的大树支撑并加固,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就是那棵小树,我就是那些工人,你外公就是那棵老树。”“我懂了,我懂了,你对我严厉是想要我成才,而你对外公和顺是报答他对你的哺育之恩,尽到孝的责任!”我抢过妈妈的话茬说道,“对,对你说得很对,”妈妈点了点头, “你肯定要好好记住这句话‘百事孝为先’”这时,我茅塞顿开,于是飞奔回大厅对正在生气的外公说:“外公啊外公,你错怪了妈妈,我眼睛肿不是妈妈打的,是蚊子咬的!”外公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你怎么不早说,你看现在多不好意思啊!”“没关系,没关系,”妈妈淡淡一笑地说,“给你骂几句有算得了什么?”家庭里又复原了往日的安静想到这里我最终悟到了孔子这段话的真正含意,妈妈的言行是劳无怨的写照。
孔学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的珍宝,是民族思想的精华,几千年来,它教化大家,要尊循“”,准则行事。这句话告知我们,为人子女,肯定要报答上一辈的哺育之恩,对父母要奉行
《论语》阅读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