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闷、 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
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三、整体感知
解题:荷塘月色
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之一。 荷塘, 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 表
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 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 追求的和谐宁
静的境界。
荷塘与月色两者呈并列交叉关系,作者既写月色下的荷塘,又写荷塘上的月色。
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读课文、正音并解释词语。
理清全文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写作者夜深人静时去荷塘观赏月色的缘由。
第二部分,(2— 6 自然段)是全文的主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静,抒发
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第三部分,(7-10 自然段),写江南采莲习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全文结构完整,衔接自然紧密,写景与抒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
找出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找出作者的行踪以及心情变化)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呈圆形结构。从感情
上看, 作者心里颇不宁静, 出门寻求宁静, 获得片刻宁静, 最后走出宁静, 同样呈圆形结构。
两个圆形结构既是本文的线索,作者的行踪是明线,内心的情感变化是暗线。明暗线交织,
情与景融为一体。
四、精析课文
(一)讲读第一部分
.朗读。
. 提问: 作者为什么惦念起荷塘来了?作者写自己离开沉浸在寂静中的家有什么用意?
月亮升高了, 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见了, 妻子拍着闰儿也渐入睡。 周围已经沉静
下来了, 本来可以好好想一些问题, 但是, 许多的事萦绕在自己头脑中, 无法理清, “忽然” 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的。
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象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荡。
(二)讲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是按照什么线索来写的?
教师归纳:是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过程来写的。按照作者的活动、视线的转移,有层次
地展现荷塘月夜的美丽景色,抒发作者的感情。
小路(第2段)一一荷塘(第4段)一一月色(第5段)一一荷塘周围的树(第6段) 漫步一一思索(线索)
.讲读第2段
文章先写去荷塘必经的小路。
提问:这条小路有些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作者抓住了小路的曲折、幽僻,多树的特点(板书),这三者中,幽僻是主 要的特点。曲折与多树是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小路沿荷池而筑,随荷池弯曲,呈曲折之态。
多树则蓊蓊郁郁,更显幽深僻静。
文章用了对比的方式,衬托出月下小路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和今天的 淡月比,写出景色朦胧,富有诗意,第一次把“月色”点了出来。
.讲读第3段
提问:这一节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请你说说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
教师归纳:请学生把“象今晚上, ……现在都可不理”这段话划出来。这是作者感受的
具体内容。作者感到在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7-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