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张九龄《感遇(其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pdf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希望能帮助到您
张九龄《感遇(其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
读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张九龄《感遇(其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
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希望能帮助到您
张九龄《感遇(其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
读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张九龄《感遇(其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
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原文】: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荐:进奉意。
树:种植意。
【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
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
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
阴?希望能帮助到您
【赏析】
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
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
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
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
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托物言志诗,借歌颂丹橘表
达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看到本诗,人们很容
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便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在南国,深秋时多数树木的叶片都会枯黄
凋零,更别说能经受寒冬的摧残。可是,丹橘却能“经冬犹绿林”。
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那么,丹橘经冬犹绿,
到底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优势造成,
也就不值得赞叹了。因此诗人先用反问句“岂伊地气暖”一“纵”,
又用肯定句“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
在古代诗文中,“岁寒心”多指松柏。诗人在此赞颂丹橘与松柏一样
具有忍受严寒的节操,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阅读训练】:
一、
(1)简析本诗中最主要的表现情感思想的手法。
(2)简要分析诗中“桃李”这一意象。
二、希望能帮助到您
(1)在作者笔下,“丹橘”有何品质?
(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
(3)全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

张九龄《感遇(其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iqiuren3210
  • 文件大小174 KB
  • 时间20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