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淡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摘要】探讨和分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认为应加强对中药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 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临床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而且也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但是, 是药三分毒,那种“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中药能治病,无病能健身”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古人早告诫: “虽甘草、人参, 用之不当, 无异于砒”。药品不良反应报道显示,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品中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临床见因掌握不好剂量等因素而出现不良反应。如: 消渴丸造成低血糖休克, 甚至死亡的事件, 屡有报道。可见中药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 以便更合理地应用中药。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八点主要因素: 2 1 用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 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 盲目加大用量。如补药吃多了会上火, 清热解毒药吃多了引起腹痛、腹泻, 活血药过量易造成内出血等。尤其是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药时, 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是最常见的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如:壮骨关节丸大剂量长疗程服用,可引起肝损害。 2 用药不当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 对症下药。用药不对症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时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如同为感冒, 病因有风寒与风热的不同, 治疗有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之分, 如给风寒病人用辛凉解表之剂, 无异于雪上加霜。如给肝阳上亢病人用细辛、肉桂等, 等于火上加油。此外, 误服、乱用等也常会导致中药不良反应。 3 品种混淆大家都知道中药品种繁多,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品种同名异物,名称相似的中草药互相代替的现象也时有发 3 生。这些品种多数种属不同, 毒性的大小强弱也不同。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乱品种当作正品使用,引发不良反应。如山豆根有北豆根和广豆根之别,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 而广豆根易致呕吐。有些地区把有毒的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4 炮制不当中药炮制后,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如乌头经蒸、煮等法炮制后,剧毒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原碱而减小毒性; 炮制不当,水解不完全,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5 药材质量同一产地、相同基源的中药因栽培方式、地理环境、气候、生长期的长短、采收季节(包括采收时间)等不同, 毒性也不同。自然环境的污染, 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微生物及其毒素等对中药的污染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原药材在晾晒或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 或者为了使药材易干或保证其色泽,使用一些有损于药材质量的方法晒
浅淡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