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总结篇一:安全心理学总结复习安全心理学: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②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 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 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 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谈话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从回答问题的形式来看,可分为选择法、是非法、排列法及量表法; 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测验法。信度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条件反射和行为强化:正确的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目标结合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民主公正公平原则.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威胁性情境的出现时,个体迅速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每当系统偏离最佳状况而操作者又无法或不能轻易低校正这种偏离时,操作者呈现的状态就为应激。应激状态对安全作业是有利还是不利?请分别举例说明(1) 应激是指当遇到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每当系统偏离最佳状况而操作者又无法或不能轻易地校正这种偏离时,操作者呈现的状态就为应激。(2) 应激状态对安全作业是有利还是不利,我们应该辩证的看,人在这种状况下,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入一片混乱,判断力、决策力丧失,例如,当发生火灾的时候,不能正确抉择,而选择直接跳楼这种缺乏判断力的决断;另一种是急中生智, 头脑冷静清醒, 动作精确, 行动有力, 能及时摆脱困境, 例如,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地遇到故障时,司机紧急刹车,缓解危机。人的个性心理结构包括: (1)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包括:能力、气质、性格(2)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 )生理需要(2 )安全需要( 3 )归属与爱的需要(4 )尊严需要(5 )自我实现主要论点: 1. 生理与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自我实现与尊重需要属于高级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属于中间过渡。 2. 在同一时期内,一个人的需要不只一个,而是多个,在不同具体条件下,必定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成为推动某行为活动的优势动力。 3. 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最为强烈,也最易满足,而层次越高的需要,越难完全满足。人的作业可靠度: 指作业者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成功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内部干扰因素和外部干扰因素 1 内部干扰因素:A 不良的生理、心理状态, 如疲劳、情绪波动, 注意分散或不注意、睡眠不足或大脑觉醒水平低、生理节律低谷期。 B 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一些与职业不适应因素或不足因素 C遗传生理、心理缺陷或患有身体和精神疾病等 D 安全知识、技能训练水平和工作经验方面的欠缺 E 安全意识差、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上的缺陷等 2 外部干扰因素:A 不良的自然环境, 如噪声、振动、高温或低温、高湿、照明不足、粉尘或烟雾、有害有毒气体,生产空间狭窄或布置不合理。 B 不良的社会环境,如管理行为恶劣或不当、社会不良的价值观、安全文化上的缺陷、安全管理松弛及法律与制度方面的缺陷等。 C 操作系统、信号装置、仪表等的设计存在安全人机工程学上的不合理因素 D 工作岗位、工种或场地的变动 E 过高的工作负荷、如作业强度过高、劳动时间过长、作业姿势的限定等。F 个人生活中的变动因素, 如亲友亡故、家庭纠纷或变故 G 药物、毒物( 如酒精) 等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影响 H 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一、疲劳的一般原因( 1 )不熟练(2) 睡眠不足(3) 连续作业时间过长(4) 休息时间不足(5) 连续多日白班或夜班(6) 白天和夜间连续作业(7) 过长的加班(8) 作业强渡过大(9) 劳动中能量代谢率过高(10) 拘束、固定的作业姿势时间过长(11) 工作单调、简单重复、缺乏变化( 12) 年龄过轻或高龄( 13 )环境不利如高温、照明不足、震动、噪声等( 14) 有害物质的作用( 15 )不利的作业条件如作业位置过高、过低、空间狭窄等( 16) 由于疾病体力下降等二、疲劳的心理原因(1) 生产热情低下(2 )兴趣丧失(3 )工作不安定如不安心本职工作、担心失去工作等(4) 拘束感和束缚(5) 家庭不和(6) 惦记家
安全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