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词赏析:刘长卿《别严士元》.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词赏析:刘长卿《别严士元》


别严士元
唐代: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天气,忽晴忽阴,忽好忽坏,还不时带些初春的寒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细细体会,会觉得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方才知道。这种自然景象,只有水国常有。花儿落地,皆因春风春雨所致,前后相承,互为因果。此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对床夜语·卷三》云:人知刘长卿五言,不知刘七言亦高。……散句如‘叹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措思削词皆可法。对这两句诗,有的讨论者认为,这是主客谈笑之间,忽视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偶然才发觉雨已湿衣,花已落地。笔者以为这种解释不确。诗中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一看一听,说明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主动地在探求。他看过,听过,然而一无所获。我们知道,残花落地,是非常零乱的,声音之微;一般也是听不到的,倘或落花有声,倒是奇事。那么何以如此下笔呢?试推想来,也许二人谈话之中,触及心中不快之事,默然相对。在这暂短的寂静中,感到衣服已润湿,方知下着细雨,努力去望天空,却是一无所见。看到花办在纷纷飘落,仔细去听,却也听不到半点声响。这里应是写一种极静的环境,以这种静反衬出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愁闷。这样理解,全诗的气氛与的心境才统一。此外,将要远行,对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观看的非常细致。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由儿体的细写转向宏观景致的粗描。薄暮夕阳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愈发勾起的情思。应当说,这情思是特别简单的,有对朋友、亲人的思念,有对仕宦生涯变化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前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还有孤帆远行的孤独,总之,设想着旅途上的景况和自己的心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东道可指严:七元,即东道主的省称;亦可指东路上的故交相识,与的南行相照顾。临行之前,照顾朋友,若遇到打听我的知己,请转告他们,我已被青袍所误。儒生,是封建学问分子的代称。按古代传统观念,渎书人当以匡世济国为己任。有一颗成就事业的勃勃雄心。但而今诗人一领青衿,官微职卑,满腹雄才大概无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诗人这里既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是对朋友们的劝诫,抒发了自己久抑心头的忧怨。
赏析一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表达大事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究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漂亮的,诗意也显得非常深厚。
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写这首诗的年月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

诗词赏析:刘长卿《别严士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