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词赏析:李白《劳劳亭》.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词赏析:李白《劳劳亭》


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难过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译文
天下最难过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

诗词赏析:李白《劳劳亭》


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难过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译文
天下最难过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苦痛,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解释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景定建康志》: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江南通志》:劳劳亭,在江宁府治西南。
知:理解。
遣:让。
赏析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难过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难过事是离别,只说天下难过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现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难过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难过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顶峰,好像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回旋的余地了。假如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擅长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原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原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假如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在古代诗歌

诗词赏析:李白《劳劳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