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汇编】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大全~ 1 .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群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 它们结构简单、体积微小,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或数千倍以上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4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 .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7. 菌群失调: 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 故也称比例失调。 8 .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 ------------------------------------------------------------------------------------------------ ——————————————————————————————————————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70 岁老年妇女患尿路感染住院治疗, 给予口服氨苄青霉素治疗 5 天后, 尿路感染症状缓解。为防复发, 继续用药 1周。结果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粪检发现大量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反而较少, 未分离到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这是什么性质的感染? 感染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是一种菌群失调症,也是由正常菌群引起的机会性( 条件性) 感染。发生的原因可能在于较长时间口服广谱抗生素,破坏了肠道中正常菌群的平衡, 对药物敏感的原先大量存在的革兰阴性杆菌被杀灭、抑制,而对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量生长繁殖起来,成为肠道优势菌群,引起腹泻、肠炎等症状。 2 .某医院新生儿室突然暴发新生儿感染,患儿有腹泻、发热、休克,并出现死亡病例。在多个患儿血液中培养到鼠伤寒沙门菌。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感染? 最可能的感染途径是什么? 答: 本例属于医院内感染。很可能是与新生儿有密切接触机会的医护人员或新生儿的亲属带菌引起。鼠伤寒沙门菌对成人致病力不强, 多引起消化道感染; 但对新生儿来说, 由于新生儿免疫防御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所以鼠伤寒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可致菌血症或败血症。因其最可能是经消化道造成新生儿感染的, 所以可能是新生儿饮用水或奶具或食用奶被污染。 3.— 63 岁老年男性, 以发热、心慌、胸闷为主诉要求住院治疗。老人以往曾确诊高------------------------------------------------------------------------------------------------ ——————————————————————————————————————血压、冠心病。 10 天前曾拔牙以便装义齿。3 天前开始发热, 自服抗生素无效。近两天来心慌、胸闷、气急。心脏听诊有杂音。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该病的细菌感染途径与感染源有何特点? 答:本例属内源性感染。最可能的致病菌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该菌是寄居于口腔和喉部的常见的正常菌群。但因拨牙时出现伤口, 该菌可经伤口进入血液. 对心脏原已有损伤者来说, 血液中的细菌易于粘附、沉积于有损伤的心瓣膜, 心内膜生长繁殖, 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 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们形体微小, 以微米(μ m) 为测量单位, 结构简单, 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核膜和核仁, 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型细菌: 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 在高渗条件下, 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 称为 L 型细菌。 3.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存在于细胞质中, 为闭合的环状双股 DNA ,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 荚膜: 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5.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