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2 集电视剧小脚走番(大纲) 创作简介这是一个表现福建华侨在印度尼西亚艰苦创业的故事,根据一个女华侨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一、故事背景: 华侨是炎黄子孙最特别的一支,在海外有 4000 万之众, 遍及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约 1088 万。中国人移居国外,可追溯到 2000 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那时是通过“丝绸之路”留居他乡。唐代开始,中国人呈规模移民海外,多选择易生存的印尼等东南亚一带,定居后便成为第一代华侨,约 10多万人。随着明朝海禁开放、郑和七下西洋,中国人出国经商和移居海外人数激增至百万,地区也更广阔。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由于国内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破产,民不聊生,国外又急需大量廉价劳力,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又有 700 多万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其中以福建、广东最多。之后,由于中国积弱,华侨大多只能生存在当地的工农商阶层,进入不了主流社会,尽管他们兢兢业业、恪守法规、勤劳致富, 却没能扬眉吐气。目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大增,在世界强国中地位稳固,华侨华人欢欣鼓舞,不但在居住国声望地位日增,也频频回“娘家”创业,因此当前是宣扬他们的大好时机。二、剧情简介: 女主人公凌飞燕 1916 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沿海乡村,与同年同月同生日的吴应光订下娃娃亲。吴应光 12 岁那年,因为他是土匪杨一镖“初夜权”落下的种,被族人拒入族谱。他打伤醉酒施暴的父亲,落草为匪,被土匪爹收留。 16 岁时,他镖杀生父杨一镖,自立门户,匪号“飞墙”,专门绑票南洋客。 1936 年,飞墙欲娶飞燕,被拒绝。飞燕怕对方前来抢亲,便连夜速嫁南洋客危也春。飞墙与危也春少时就不和,这下更是平添新仇。一年后的 1937 年,飞燕儿子大仔满月时,飞墙挟持大仔做人质,索要 500 0 大洋。因为三天的时间不够,危也春只筹得 4000 大洋,飞墙便当着飞燕夫妇的面撕票。危也春盛怒之下,变卖房产,凑齐 5000 大洋,资助县衙剿匪。 2 同年八月十五中秋夜,匪寨被火攻,飞墙胸缚五个月大的亲生儿子跳海逃生, 被前往印尼的客轮搭救。到了印尼泗水以后,飞墙将儿子放在没有后代的贵族陈财宫门前,让其收养。这年中国抗战爆发,飞燕跟随危也春下南洋谋生。与危也春有杀父之仇的土匪之子林光头同船跟去复仇(其父在火烧山寨时丧命)。飞燕在印尼与人为善、勤劳吃苦,从做小吃店开始,创业门类渐向五金店、碾米厂、橡胶厂、橡胶园以及酒店等拓展,最后建设了印尼第一家钢铁厂。飞燕一边生儿育女,一边辅佐丈夫搞企业,既要对付飞墙的暗中使坏、陈财宫的情感纠缠、林光头的暗藏杀机,还要应对时局突变(太平洋战争、独立战争、印尼政变)、大雅人的排华骚乱等等,在艰辛中她越发坚强。 1960 年,飞燕 44岁时,丈夫因病去世,刚刚出生的小儿子又被飞墙绑为人质,她除了接受丧夫失子的感情煎熬,还要面对福清老家人的不信任,由于婆家族人反对她再嫁,她拒绝了丈夫生前好友、五代中医之后代刘祥的爱,坚强地把孩子们教育成人,并在 56 岁那年,用自己的事迹感动了印尼建设银行行长,行长决定继续贷款,助她办成印尼第一家钢铁厂,但要求她亲任钢铁董事长。飞燕奉行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行为准则和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人生理念,本着“冤仇宜解不宜结”的处世哲学,最终成就了大事业。飞墙因为老想着复仇,最终人财两空——他绑架的飞燕小儿子,先做人质, 后当儿子,但这个儿子长大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亲生母亲身边;飞墙得了不治之症,就在飞燕替他在中国大陆找到亲生母亲时,他却飞崖自杀身亡。故事与时代重大事件相互关联,跌宕起伏。三、便利条件和预期目标(1 )由于印尼华侨长期生存艰辛,只能低调从事,关于他们的报道少之又少,再加上这是一部描写女性的电视剧,在题材上占有优势。(2)目前印尼与中国关系较为融洽,是拍摄这类题材的最佳时机。(3 )虽然此前有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下南洋》在拍摄,但《小脚走番》与之视角不同,不会因“撞车”而影响收视率。(4 )该剧大部分情节和细节有其原型,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互为补充,构成了起伏跌宕的情节和真实可信的人物,主人公的情感走向和事业发展构成全剧的“情感线”与“奋斗线”,两条线齐头并进,有机结合,相得益彰。(5)本剧独特的异国文化和浓郁的异国风情将使广大电视观众赏心悦目。(6 )本剧的外景地将涉及福建侨乡福清、永定客家土楼、印尼巴厘岛、万隆等,摄制组将会受到这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该剧的拍摄,将会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分集大纲第一集夺妻之仇 1916 年,福建福清某沿海乡村,凌飞燕与吴应光同天出生,订下娃娃亲。 3 12岁,吴应光因是土匪头杨一镖“初夜权”落下的种,入不了危家族谱,当夜父亲又发酒疯,再次毒打妻儿,吴应光用
32集电视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