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人员作风问题研究.doc1 基层工作人员作风问题研究摘要:基层工作人员,一般认为是在基层依法从事公务行为的人。这里的基层指的是农村、街道社区、乡镇等直接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一线。因而,基层工作人员是指在农村“两委”(村中国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乡镇政府、派出所等驻基层办事机构, 直接面向人民群众, 提供服务、履行公务的正式编制人员和合同聘用人员。关键词:基层工作人员; 作风问题; 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 ( 2016 ) 33-116-2 1 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笔者通过走访某市基层, 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的形式, 对基层工作人员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层工作人员的人员结构及任用渠道等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反映的问题集中梳理如下。 村(社区)“两委”村“两委”等基层组织配备齐全, 在极少数的农村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人担任书记、主任两个职务的现象; 在这些基层的村两委或社区街道委员会, 村民或居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有半数能够做到定期召开, 还有少数是较少召开,极少数是极少召开,“两会”从未召开的现象仍然偶有存在; 多数村(社区)书记和主任通过村(居)民选举产生,但其中仍存 2 在贿选和地方大家族势力干涉现象, 由此造成腐败、暴力选举等违法违纪行为,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 部分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尤其是( 社区) 书记或主任独断专行, 缺乏民主, 其他两委成员发挥作用很小; 优亲厚友, 办事有失公允; 对群众缺乏感情; 村务、财务不公开透明, 办事不公开、不公正,暗箱操作,侵害群众利益;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仍然存在横行霸道, 做事蛮横的现象; 不懂相关业务政策;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不积极作为; 纪律不严, 缺乏自律,等。集中表现在办理开证明盖章等业务时, 收受礼品; 在征地拆迁、入党、贫困户名额、低保分配等方面显失公平;某些地方干群关系不和谐,群众信任度和支持度不高,等。 管理区工作人员在该市的村和乡镇之间普遍存在管理区这一层级, 管理区书记大多数由乡镇政府委派正式人员挂职, 少数地方由比较大的行政村村书记兼任或有地方家族势力比较大的人担任。调查问卷还显示, 管理区书记这一层存在几种情况: 一是管理区书记是挂职人员, 实权有限, 只上传下达, 起到连接村和乡镇之间的桥梁作用; 二是较大行政村村的负责人兼任,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造成村务和管理区事务不能兼顾; 三是靠本地家族势力强大而上位, 作风蛮横, 甚至存在干涉管理区下属村“两委”书记、主任选举的现象。 乡镇工作人员乡镇工作人员中多数为正式人员, 也有相当数量的聘用人员。一方面, 正式人员素质过关,但调查显示对群众缺乏感情; 纪律不严、缺乏自律, 一定程度存在“走读”现象。另一方面, 调查问卷显示非正式人员( 聘用 3 人员)多数不是通过招聘方式上岗; 人员结构复杂,有大专生、农民、退伍军人等,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其作风突出表现在不懂相关业务政策; 不积极作为; 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等。由此可见, 虽然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 基层工作人员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基层工作人员处于干部队伍的最末端,是农村稳定和发展
基层工作人员作风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