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摘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不全综合征。人们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本文从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等方面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做一综述【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不全综合征, 其血液学特征性改变是外周血三系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109/L ,血小板 20× 109/L ,骨髓增生明显低下。该病自然病程为 3~6 个月, 几十年来, 人们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SAA 的治疗缓解率已由 20 世纪 80 年代的低于 10 %升至 60 %~ 80 %。现仅就 SAA 治疗方面的现状简要综述如下。 1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 SAA 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造血干、祖细胞质和(或) 量的缺陷, 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杄1 骨髓移植( BMT )在 BMT 治疗中以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拟 BMT ) 应用最为广泛。来自组织相容性抗原 2 ( HLA )相匹配的同胞骨髓供者的移植,效果最为理想。 Bacigalupo 等[ 1] 总结了欧洲 BMT 小组 1971 ~ 1998 年 1759 例 SAA 患者接受 Allo 拟 BMT 治疗的资料显示, 80 %的患者可长期存活。目前, Allo 拟 BMT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移植排斥( GR )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 。移植前选择合理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后恰当的免疫治疗是降低 GR 率和 GVHD 发生的有效手段。随着 HLA 配型技术的不断提高、支持治疗及预防 GVHD 的措施等的不断改善, Allo 拟 BMT 治疗后 SAA 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亦在不断提高。 1杄2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造血刺激因子(如 G拟 CSF 、 GM 拟 CSF )的广泛应用, 从健康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 并供移植应用成为可能。与骨髓相比, 外周血干细胞不仅具有采集方法简便, 患者痛苦少等优点,且从正常供者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LTC 拟 LC ) 的含量均高于骨髓[2], 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重建较快, 从而降低了感染率和早期病死率。国内外对成功病例均有报道。 1杄3 脐血移植( CBT ) 各种研究表明, 脐血( CB ) 中早期干细胞较骨髓中丰富,为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理想来源。 CB 具有感染率、 GVHD 发生率低且程度轻等特点。近来有不少有关脐血移植成功的报道, 大部分见于儿童。 1995 年处收到全世界 44 例脐血移植治疗 SAA 成功病 3 例, 年龄中位数为 4岁( ~16 岁)。成人脐血移植因其细胞数目相对不足而报道较少。文献报道,采用 FL ( FLT3ligand ) 联合 TPO ( trombopoietin ) 培养脐血 20 周后, 可将其中的长期培养始动细胞扩增数万倍以上[3]。随着干细胞体外扩增技术的逐渐成熟, 脐血移植可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2 免疫抑制剂( IS) IS 治疗 SAA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